傅國湧:公民教育只有「真」、「假」之別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訊】公民教育在這個廣土眾民的古老國度中斷久矣。憲法上的公民概念始終籠罩在一片雲遮霧罩之中,在多數時候,在社會生活中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當公民,沒有公民教育,就是因為掌握權力者害怕老百姓意識到自己的公民身份,真的把自己當作公民,一旦有了這 樣的公民覺醒,無限權力便會逐漸失去用武之地,甚至成為過街老鼠。公民是專制的天 敵,無限的專橫權力只有在公民缺位的地方纔能肆無忌憚。在這個意義上,在封閉、半 封閉的專制社會向開放的公民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確實沒有甚麼事比公民教育來得更緊迫、更重要了。

已故的李慎之先生晚年耿耿於懷的就是公民教育,如果有來生的話,他希望做一輩子的中學公民課教員,他永遠忘不了小時候受到的公民教育,所有的課本是商務印出館出 的。少小時有過這樣一種教育底色,即使在經過長期的烏托邦洗腦,最終他還能回到合乎人性、常識的軌道上來。近期,聽說國內有人在倡導「新公民教育」,編寫「新公民 讀本」,在臣民意識氾濫、官權高於一切的地方,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值得關注、值得 肯定的事,參與其事者其實也知道,公民無所謂「新」、「舊」之分,有的只是「真 」、「假」之別,「新公民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公民教育,「新」僅僅是一種說法而 已。但是看了廣州《南風窗》雜誌發表的《小學版新公民讀本》目錄,我還是感到這個 「新公民」確實是在「新」上面做文章,沒有抓住公民教育的本質。以小學A卷為例:第1課 獨一無二的我;第2課 我愛我家;第3課 快樂夥伴;第4課 我是學校小主人;第5課 守時好習慣;第6課 禮貌你我他;第7課 大家一起玩;第8課 在參與中成 長;第9課 政府的作用;第10課 公共服務靠大家。

其他幾冊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單從目錄看來,其中多數內容似乎都與公民教育無關,側重的還是是「禮貌」、「誠信」、「公益心」這些道德層面的價值。畢竟編好「公民讀本」,是公民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妨多參考一些其他國家的「公民讀本」,借鑒 人家多少年行之有效的經驗,也不妨參考一下民國時代商務印書館等民營出版機構編輯 的公民課本,多採訪一些那個時代受過公民教育的老人,聽聽他們的意見。當然,更關 鍵的還是公民讀本的編寫者、公民教育的倡導者自身要確立起真正的公民意識,假如一 個人自己內心還沒有擺脫奴隸意識、臣民意識,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去推動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不能停留在嘴上和紙上,更關鍵的是一種實踐。「新公民教育」要成為名副其實 的公民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湧:“知識份子意識”依然缺席
【專欄】傅國湧:陳伯達從「爭自由」到自由的喪失
傅國湧 :胡耀邦:「活在人心便永生」
傅國湧:「歷史總是勝利者寫下來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