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爲什麽有人反對世貿?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從1999年的西雅圖會議開始,幾乎每一屆世貿大會,都伴隨著民衆的大規模抗議 。抗議民衆不僅僅來自當地,更多的,來自世界各地。不僅包括反“全球化”人士 ,也包括扶貧人士、環保人士、動物保護人士,展示出最廣泛的代表性。抗議民衆的情緒和手法之激烈,超乎常人的想象,就像這一回,韓國農民在香港表現的那樣 。

抗議民衆反對世貿,實際就是反對“全球化”。“全球化”難道不好嗎?爲什麽要反對?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繁榮的香港,璀璨的東方明珠,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産物。今年世貿大會在香港舉行,無疑是一種象徵,象徵全球化的正面成就。

然而,問題沒有那麽簡單。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的國家和群體受益,有的國家和群體卻受損。例如,農產品是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長項,但由於發達國家(主要是歐盟,歐盟中又主要是法國)對其自身的農產品實施貿易保護政策,農產品的世界平均關稅高出工業品的5倍,令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同時受害的,還包括部分發達國家的農民,如韓國農民。

雖然香港世貿大會最終達成折衷協定:各國同意在2013年底前取消所有農產品出口補貼。(這一妥協,是在美國的力主和歐盟的讓步下達成的。)但相關問題,至少未來八年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有目共睹的是,全球化,讓全球財富增加,然而,財富分配不均,卻成爲全球化的最大問題。這正應驗了中國的一句古話:“不患寡,而患不均。”類似情形,可以推演到當今中國。

國內,有人侈談中國經濟何等增長,何等繁榮,因而對現狀何等滿足,云云。但是 ,做這類侈談的,都是那些權力經濟的既得利益者,諸如貪官、奸商、被收買的知識精英,等等。以農民和工人爲代表的廣大弱勢群體,卻越來越不滿,抗爭不斷,且與日俱增。“反對貧富分化”、“抗議官商勾結”,不僅是各國民衆反對世貿的口號,也是中國民衆抗議現狀的心聲。

中共代表在世貿大會上幾乎悶聲不響,引起發展中國家代表的極大不滿。它們質疑 ,既然中共自詡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爲什麽不幫發展中國家說話?

原來事出有因。其一,中國早已成爲農產品的進口國,而非出口國,高額的農產品關稅,對中國有利;其二,外資大量進入中國,熱化中國製造業;中國工業品大量出口國外,賺取貿易順差。這一切,都伴隨著大量官商勾結,中共官員從中牟得暴利;其三,籍國民經濟的表面繁榮,中共獲得喘息之機,得以苟延政權的“穩定” 。也就是說,最近十幾年,中共(而非中國)成爲全球化的最大受惠體。這便是中共代表在世貿大會上再三低調的原因。

抗議世貿,反對全球化,反映了這個多元化世界的一類重要呼聲,那便是,弱者的呼聲,弱者的權利。各國政府,尤其民主國家政府,願意傾聽這一呼聲,尊重這一權利,並據此作出規則調整。比如,美國政府就強力主張這種規則調整。

但在中國國內,廣大弱勢群體,如拆遷戶、失地農民、上訪群衆、以及陷入貧困的工農大衆等,雖不斷發出呼聲,表達權利,卻遭到中共當局的無理刁難和野蠻鎮壓 。發生在廣東汕尾的軍警屠殺失地農民事件,就是這種野蠻和血腥鎮壓的最新縮影 。

中外抗議事件及其後果的對照,生動折射出,共產黨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差距。那便是:依然淪陷於中世紀般黑暗的中國,與二十一世紀文明世界的巨大落差。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勁松:被利用的「紅色資本家」
陳勁松:台灣媒體風波與北京銀彈攻勢
陳勁松:越過媒體看臺灣
專家:中共歷來以分化對待政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