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讓外國人了解台灣傳統的窗口:工藝所特展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特稿)透過藝術表現傳達雞在日常生活中與人類的依存關係,是這次文建會在美國舉辦雞年巡迴特展的目的之一。兩位來美助展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許峰旗、張雅雯,在安排美國巡迴展在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敦斯市的首展後已賦歸返台,行囊裡多了一份將台灣傳統文藝介紹給美國友人的成就感。

普羅維敦斯(Providence)市,一個人口不到二十萬的小鎮,在美國旱期開發史上卻佔一席地位,一六三六年建城後,曾是宗教異議者避難所,教堂林立外,由於本身是港口,因此帆船運動頗為盛行,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就設在這裡。

之所以選在這裡舉辦工藝所美國巡迴展首展,除了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和駐紐約台北經文處台北文化中心的撮合及協調外,主要也是因為羅州的州禽(statebird )正好是「羅德島紅雞」。在中國雞年的當頭選擇也是以雞為代表的州,具有特別的意義與趣味。

普市歷史悠久,作為展覽場所的市政廳也是古色古香,建築稱不上宏偉,外觀也不見得起眼,但五、六層樓挑高的建築,雖然沒有雕樑畫棟之美,也蘊含著古典的堂皇,從台灣空運來此的三十五組、四十件作品,就在暈黃燈光的迴廊下,展現著樸實、逗趣又純真的台灣工藝傑作。

本身在市政府工作的強森,特地約好全家人在下班後參加開幕典禮,欣賞舞獅、緞帶舞、古箏、原住民舞蹈外,也讓兩個女兒聚精會神地坐在捏麵人前學著做雞造型的作品。

他和太太仔細觀賞作品後,知道雞在台灣的諧音,也有「吉祥」含意後,不禁開懷地說,他不知道「雞可以吃,而且有很多種吃法」外,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功能」。

這次特展創作的材質多元,顯示來自台灣各地豐富的人文蘊藏,三義木雕、彰化二水螺溪石的硯台、鶯歌陶瓷、南投竹編、大甲藺草編、花東玉石等,都栩栩如生地在異鄉表達著台灣民情風俗及對雞的重視和依賴。

一位老婦人蹲在香蕉樹下的「阿嬤飼雞」版畫,是林智信的作品,成功表達了懷舊情緒;陳正雄的木雕「聞雞起舞」,頗能反映出雕刻大師朱銘的風格:黃輝雄的青銅像「司晨」,可以看到西方現代雕塑的影響和抽象造型。

而「爭食」的石雕又發現小雞在搶食蚯蚓的可愛;董座的石硯「期待新生」,清楚地表現了母雞的角色:「有鳳來儀」的銀飾和陶版釉彩作「田園樂」,甚至可以當成禮品。

文建會所屬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台北展示中心,為這次展覽籌備了將近一年時間,許峰旗身為代理主任也奔波了近一年,並親自來此負責首展的工作。

他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作品外,也表示,這些大多是在國內參加過比賽得獎作品,或是老一輩、德高望眾藝術家的結晶;呈現在外國友人眼前,是他認為最成功的國民外交。 

正如同許峰旗的成就感及工藝所所長洪慶峰的祝賀詞所說,透過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藝術表現,以台灣文化特質賦予作品新生命,讓國外友人了解台灣傳統工藝的內涵,和它著重的常民生活美學和傳統精神,正是工藝所多年來依照十二生肖舉辦海外巡迴展的主要目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