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柯林頓訪台短暫 民眾難體會小柯魅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正杰、李佳霏台北二十六日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二十七日搭乘專機抵台,停留時間不過二十四小時,公開活動只有兩場,台灣民眾很難有機會體驗讓小柯成為美國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總統之一的魅力。

就內政政績來說,柯林頓是天之驕子。老布希總統在一九九二年因國家經濟因素連任失敗,但事實證明,美國經濟在那一年已經開始復甦,只是美國民眾在投票那一刻,只知道過去幾年的經濟情況不好,而決定換人做做看。

公元兩千年,柯林頓第二任任滿前,美國經濟走過一整個週期,回到蕭條的邊緣,但這時柯林頓依憲法不能再次尋求連任,面對共和黨小布希的,是民主黨的高爾。

在柯林頓從一九九三年到二零零一年的八年總統任期中,美國經濟一片榮景,達康走到極盛,華爾街股市衝到萬點以上。他化解了美國龐大的預算赤字,使政府財政由紅轉黑,並締造美國數十年來最低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

有如此傲人的經濟成果,難怪美國在外交上發生後來拍成電影「黑鷹計畫」的索馬利亞美軍傷亡等挫折、蓋達恐怖組織逐漸壯大,並在一九九三年首次攻擊世貿大樓,內政上發生白宮緋聞和政治獻金醜聞,但民調一再顯示,小柯是美國二十世紀聲望最高的總統之一。他也是小羅斯福之後,唯一連任的美國民主黨籍總統。

就個人魅力來說,柯林頓出身寒微,但博聞強記,先後進入喬治城、耶魯和英國牛津等名校就讀,三十二歲便當上阿肯色州州長。親和力是小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特長之一,在演講時,他能讓在場的任何人覺得,柯林頓是在對他一個人講話。

在美國對兩岸政策上,柯林頓政府難免給人搖擺不定的印象。

這是因為他的白宮先是在一九九四年對李登輝總統過境夏威夷層層設限,隔年卻在國會的壓力之下,不顧中國強力反對,讓李登輝到紐約州康乃爾大學進行史無前例的訪問。

柯林頓的白宮和國務院對李登輝在康乃爾發表的演說內容感到不悅,但接下來中國對台灣展開文攻武嚇,並於一九九六年春天在台海進行飛彈試射,柯林頓政府的回應,是派遣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海附近,展示美國維護台海和平的決心。

美國和中國瀕臨戰爭邊緣,給美國的教訓,一方面是必須強化與台海週邊盟國的軍事合作和美台軍事聯繫,包括在一九九六年四月發表美日安保宣言,另一方面是必須加強與北京的互動與聯繫,以避免誤解和衝突。

此後,美國與中國的政治關係快速改善,到了柯林頓在一九九八年訪問中國大陸四個城市時,雙方關係達到近期以來的頂點,也就是在這次訪問行程中,小柯在上海發表了對台「三不」聲明。

在經歷一九九九年兩國論風波和兩岸會談中斷之後,到了公元兩千年三月,柯林頓在一次演說中明白表示,美國將持續反對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並「明確主張北京與台灣之間的問題,必須在獲得台灣人民同意的情形下,以和平方式解決」。

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和中國問題專家唐耐心都指出,這是柯林頓政府在末期對台灣態度好轉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所反映的,是對台灣徹底民主化的肯定。

這種「台灣前途的解決必須以台灣人民同意為前提」的講法,在布希政府沒有再提起過,現在的官方說法,已恢復到台海問題的解決方式「必須是和平的,而且必須為兩岸人民所接受」。

有政治言論員指出,柯林頓對兩岸態度左搖右擺,跟柯林頓「想要討好每一個人,讓大家都高興」的個性特點有關。

無論如何,五十九歲的柯林頓做為一個政治人物,手腕高超是毫無疑問。他的演說技巧,尤其值得台灣的從政者效法學習。

只可惜他此次訪台,前後僅約二十四小時,主要活動是應台灣民主基金會的邀請發表演說,另外就是二十八日的簽書會,除此之外,完全沒有跟民眾互動的安排。多數想要親睹丰采的民眾,可能不免失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