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馬:獅子與秦政制

狄馬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非洲草原上常年生活著一些流浪的獅子。它們不屬於任何獅群,一般是一到兩個雄獅子,漫無目的地遊走在別人領地的週圍,隨時尋找偷襲的機會。勝利後會毫不猶豫地殺死該獅群所有的幼仔,並將老獅王留下的妻妾相容並包。當然一旦戰鬥失利,他們就會被獅王咬死,陣亡,或者渾身佈滿血洞,一瘸一拐地離開。

如果僥倖取勝,作為新獅群的統治者,它必須勵精圖治,因為它深知在它領地的週圍,徘徊著一批像它當年一樣的覬覦者。表面上看,老獅王是受害者,不僅身死國滅、江山易手,而且妻妾被奪、斷子絕孫,作為獅子,為禍還有比這更慘烈的嗎?但大家不要忘了,它當年正是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他的前任的。

這使我想起中國近代史上的弱肉強食。清朝末年政治腐敗、軍備廢弛,僅沙俄一國從《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伊犁條約》3個條約中強取的土地,就有150萬平方公里之多,令此後的「愛國主義者」提起,莫不血脈賁張、痛哭流涕。可他們恰好忘了清朝的土地是怎麼來的。難道是朱元璋的子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滿人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髮不留頭,以及集頑劣、卑怯、荒唐、野蠻之大成的文字獄,恰好說明它的土地也是搶來的。既然是搶來的,就有了問題,即,先搶的是不是一定比後搶的高尚?做滿人的奴才是不是一定比做沙俄的奴才舒服?如果把滿清王朝比喻成一個強姦犯的話,強姦一次是流氓,強姦一輩子或幾輩子是不是就成了合法丈夫?搶人肯定不對,這是一個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但問題是,搶到手以後不加愛惜、任意毀壞和搶到手以後小心謹慎、倍加愛惜之間,還是有壞和比較不壞的區分的。

與非洲草原上的獅子一樣,無論帝俄、日本、還是英法聯軍,遵守的其實都是一種叢林法則。叢林法則不相信道德和眼淚,只相信強力。它的殘酷性在於:搶不到手固然性命難保,但搶到手如不枕戈待旦、奮發圖強,則遲早有一天會身死國滅、禍及子孫。因而,沒有聽說哪個獅王沈湎酒色、不理朝政,腐朽得像嘉慶皇帝,懦弱得像宣統小兒;更沒有聽說哪個獅王像毛澤東一樣在獅群內部發動一場又一場「運動」瞎折騰。「落後就要挨打」這個粗淺的常識,中國人用了100多年的時間才明白。而這是任何一隻獅子、胡狼或野貓、野狗一生下來就知道的。

但叢林法則畢竟是叢林法則。它的野蠻之處在於,無論是帝俄、還是滿清,都不會考慮生活在黑龍江以北15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是否願意被倒手轉賣?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憧憬與不幸、嘆息和眼淚,壓根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這些「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沙皇、陛下、領袖、功臣,對待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子民」,就像一個農民對待他承包田裡的一窩螞蟻一樣冷漠無情。

有沒有一種比較文明的、或比較不壞的制度,來代替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叢林法則?有。那就是由「蟻民」自己來決定統治者及管理方式。這既可避免「蟻民」的身家性命隨時傾覆之虞,同時也避免了大大小小的「獅王」們人亡政息之時肝腦塗地、妻小不保的悲劇。說簡單點,就是以點人頭的方式代替割人頭的方式。比如,20世紀80年代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獨立公決」,就可以看作是這種歷史嬗變的先聲。1976年,主張獨立的「魁北克人黨」成為魁北克省的執政黨。他們提出要在加拿大聯邦和魁北克省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平等的夥伴關係」。從1980年到1992年,魁北克居民共舉行兩次公投,結果兩派勢均力敵。1995年10月,魁北克人黨就「魁北克是否成為一個主權國家」舉行了第3次公決。結果贊成的佔49.42%,而反對的佔50.55%,聯邦主義者以微弱多數獲勝。令人驚奇的是,投票期間,加拿大聯邦政府除了在輿論上表示反對分裂、派出行政人員加入反對陣營以壯聲威外,一任魁北克人民自己選擇。

中國人說了許多漂亮話,《呂氏春秋》上就講「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這是書上的話,實行在地上的卻完全是始皇爺爺的那一套,所謂「百代皆行秦政制」。因而,對我們來說,魁北克將來的命運是「統」、還是「獨」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這種結果的方式。它完全超出了我們的制度想像力。我們習慣的是暴力的原則,即割人頭的方式;可人家習慣的是投票的方式,即點人頭的方式,區別之大正好比人與獅子。(2005年1月15日草畢)

──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狄馬:莊稼的質問
狄馬:高爾基說謊
狄馬:從敵人到人
狄馬:誰「改」誰的「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