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藥物」是福是禍?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種銘編譯報導)自納粹倒台後,世界各國都盡量避免涉及族群之間生理條件的差異。將族群間的差距跟社會、文化因素掛鉤還可以被接受﹐但將這種差距歸咎於先天性的生理因素卻是個禁忌。但是,醫學界現今正在重新探討這個差異。研究員和藥劑公司正在研究人類的遺傳密碼(genetic codes),以便為不同的族群量身定做藥物和治療方法。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3月3日的報導,社會對於種族基因差異的研究有兩種看法。一些科學家認為種族之間的差異不應該是個禁題。即使種族將來被證實不能很完善地瞭解基因的區別,但在現階段它能扮演一個過渡性角色。另一方面,其他人則擔心通過科學來解釋族群之間的差異的做法,會被利用來迫害、甚至是殺害弱勢群體。

理查-庫柏(Richard Cooper )是羅奧拉大學醫學院(Loyol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他在1月份的《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 學報寫道:「利用科學的名義來說明歷史上的差異必須被接受為生理上的差異,這樣會侮辱那些珍惜共同人性的人們。」文章亦提出:「種族的概念並不來源於現代基因學,而是被歷史所強加,它的意義與文化根源是分不開的。」

最近十年來,學者所得到的結論是:種族的界定是模糊的。90年代所進行的人類基因工程(Human Genome Project)似乎應證了這一看法。研究顯示,人類有99.9%的DNA是相同的。

到了2003年,當人類基因工程的研究接近完成時,科學家開始更專注造成差異的那0.1% 基因。他們的希望是:若能瞭解病人基因組合的差異,就能在醫學界開創新的領域。

在近幾個月來,「種族藥物」的發展步伐在逐漸地加快: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預計會在6月批准針對黑人心臟病的藥物BilDil上市。這將使BilDil 成為第一個在市面上出現的「種族藥物」 。

● 針對尼日利亞、日本、中國及美國人種進行的「單倍型圖譜」(HapMap Project)預計會在今年內完成。研究人員相信這項研究有助於找出導致疾病的基因以及個別人對藥物的反應。

● 二月份Chest學報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白人,美國黑人需要一種更高含量的藥物來控制哮喘。這意味著黑人可能身體先天無法很好地吸收這種藥物。

● 生物科技公司佩爾金(Perlegen)的研究發現,「單一核酸多型性」(SNP)的變異與個別的人種相吻合。SNP指的是人與人之間DNA排列程序方面的微小差異。這項研究已刊登在2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特洛伊-達斯特(Troy Duster) 是美國社會學協會的會長。他說,智商、體能、犯罪傾向、甚至宗教信仰能簡單地通過基因作為解釋,這樣的概念是很吸引大眾的﹐但要從SNP結構而下這些結論卻是沒有根據的。

達斯特教授認為,其實許多疾病是普通的因素如水源與飲食的素質所導致的。2002年的醫學報告顯示,即使經濟條件相同,少數族群通常得到的醫療保健服務比白人來得差。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院(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NHGRI) 的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 )認為將「種族」作為致病的因素是有缺陷的,因為還有其他致病因素,其中包括了社會經濟條件、教育水平、醫療保健服務。

NHGRI的資深顧問旺斯-波恩漢姆(Vence Bonham )則說:「對於瞭解遺傳學,種族固然是個重要因素。但個別的人種其實都屬於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讓公眾明白這個道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健康宅急便》手舞足蹈也是病嗎?
亞太肥胖學術研討會今起台北舉行三天
遺傳病夫妻誕下健康三胞胎
如何預防遺傳性過敏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