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師盧偉民談創業與人生

人氣 41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訊】(記者朱江波士頓報導)華人事業促進會(CCC)3月19日於麻省理工學院舉辦傑出華人論壇系列題為「跨越大洋的人—機遇與探索」的講座,特邀主講人為美國「百人會」前任副會長、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城市規劃師盧偉民。盧偉民暢談其在美國社會成功及在主流社會發展的經驗。華人事業促進會主席李婷及主要成員俞平康、陳暢以及與會的華、韓裔學子們和年輕創業人士在演講後問題不斷﹐意猶未盡。

個人的足跡
盧偉民祖籍福建,生於上海一建築世家﹐在上海交大讀到大學二年時﹐因1949年共產黨佔據大陸﹐隨父母乘最後一艘船逃難到台灣﹐在台灣成功大學繼續讀完後兩年大學課程。早年由於經濟的困窘﹐盧偉民格外體驗了生活的艱辛﹐這種艱辛一直伴隨著他的求學生涯。他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獲工學碩士和規劃學碩士學位。

盧先生在雷根時期曾獲每四年一次的總統設計大獎。在任達拉斯市規劃局局長期間﹐啟動兩項新項目﹐開創了藝術區﹐保存了瑞士大道。盧先生擔任過明尼阿波利市總規劃師﹐從1981年至今擔任明尼蘇達州州府聖保羅 (Saint Paul)市的下城再開發公司(Lowertown Redevelopment Corp.)總裁。他曾擔任洛杉磯中南區的重建計畫、北京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址規劃等許多大型專案的顧問。


「東方氣質的山水人情城市」
盧偉民先生強調了中國城市應是具有「東方氣質的山水人情城市」的理念,他曾說過建設城市用到道家思想……就是建築物之間是相互關聯﹑和諧搭配的。樹和房子的大小、比例、顏色等不僅單獨要好,而且要搭配好,保證整體風格。「山水」是說山川之美,天人合一的境界;「人情」包括居住空間、社會環境、民風民俗、節日、生活習慣等;東方氣質是讓人感覺到東方傳統的延伸及生機。

回饋社會
盧偉民熱心服務于許多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包括全國美中關係委員會。1979年﹐盧偉民首次組織代表團訪華﹐94年同「百人會」一同訪華﹐在任「百人會」五年副會長期間﹐他本著求同存異的想法多次組團訪華﹐以增進中美華人的相互了解。

盧先生講完他個人的經歷後﹐對年輕的聽眾道出他諸多處世理念與期許﹕世事難料﹐人生難免有起伏波折﹐要耐心﹐不要輕言放棄。生活不僅僅是活著﹐家庭、朋友、嗜好、義務服務社區都很重要。學習與人交往會幫助人成功﹐包容和不帶偏見很重要。他也期許年輕人選擇好生活伴侶﹐當年在寧靜的中部堪薩斯市﹐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並至今受益於她的許多建議幫助。

「把潔淨還諸天地﹐把愛心留在人間」
盧偉民在工作之餘仍培養諸多愛好﹐他的書法頗佳﹐演講時用他的書法展出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龍」、「把潔淨還諸天地﹐把愛心留在人間」等感言雋語﹐可看出中華傳統文化帶給他立業為人的深遠影響與受益。

在東西兩種文化間﹐他希望跨越大洋的年輕人們中西合璧﹐既學習西方藝術研究的技術、文化價值感及對優秀的追求﹐也繼承學習中華悠遠深厚的文化傳統。他說他一直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多學習﹐才能知道如何更多的分享給西方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英女自稱年幼時瀕死 與外星人交換靈魂
為什麼有些人看到亮光會打噴嚏?
食品添加劑「存在即合理」?這個想法挺危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