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紐約華文婦運工作者對話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六日專電)一群分別來自台灣和紐約華文界的婦女運動者,五日在紐約台灣會館有了三個多小時的交集。二十餘位來紐約參加聯合國婦女大會的台灣代表團,從婦女身心健康、新移民女性、貧窮女性化、環保,談到原住民婦權、性別專責機構等,彼此都相互勉勵,留下下次再見的期待。

在紐約的協和基金會、北美洲台灣婦女會安排下,來紐約參加第五十九屆聯合國婦女大會的二十餘位婦女權益運動者,下午和紐約地區的婦運工作者交換心得。

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學有專精,也都在自己的工作上奮鬥經年,團長張玨是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世界心理衛生聯盟理事;副團長陳瑤華是東吳大學人權學程主任及哲學系副教授,強力推動台灣簽署及批准「反對婦女一切形式之歧視公約」(CEDAW)。另一位副團長簡扶育是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以紀錄片為大家介紹成立二十年的婦女新知。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談少女人權政策,成立半年的勵馨紐約分會,也將邀請紐約市的警察、學者、心理治療師和社工師,舉辦有關家庭暴力的座談會。

陳曼麗來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大家分享台灣婦女在環保運動的成就;前婦女新知執行長伍維亭,說明外籍新娘與日俱增下的家庭暴力等新移民女性面臨的問題;台北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秘書丁雁琪,談她的家暴及性侵害防治經驗。

來自魯凱族的原住民婦女溫淑英,特別使用「卡拉魯」的母語姓氏自我介紹,說明政府提昇原住民教育的工作,及介紹年輕原住民認識母語、成立工作室的努力。她除了是勵馨基金會社工外,也是原住民少女成長「葡萄園之家」負責人。

談到貧窮女性化,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王麗容舉出老年婦女、新移民女性、單親母親,是三類貧窮傾向較突出的群體。在解決政策上,她認為政府國民年金政策要考量老年婦女權益,建立多元文化族裔的思考模式,可解決新移民女性這方面的困境;在單親方面,則應建構健全的學習網路。

專研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副研究員徐遵慈說,台灣經濟成長趨緩、加入 WTO 後,對經濟及失業率造成影響,婦女在這方面感受更深,她建議政府未來釐訂經濟政策時,應將性別考量納入整體政策。

從台灣移民、在紐約市政府兒社福利局任職十八年的羅淑華,兩度回台廣泛介紹美國的兒福政策,認為兩地最大的差異是台灣由民間推動,而美國完全由法律做完備的規範,所以兒童福利局「管得很多」,凡是因兒童衍生出的問題,政府都有強制性的作為。

紐約市華人家長學生聯合會的周燕霞,平常也會為民意代表從事社區工作,強調性別主流化課題必須持之以恆;顏均萍介紹她的 International ResouceNetwork,是專門以性別研究為主題的跨國資料庫。

這場名為「相遇在紐約 — 女人談」的對話,有人也形容為「相知在紐約」,難得交流機會總是不嫌多,台灣代表團部分成員也努力在未來幾天,試著與中國大陸代表團接觸,甚至舉辦座談,交換彼此在女權運動方面的經驗。

相關新聞
台灣公股金融機構海外招商會圓滿結束
民調:紐約是主辦2012奧運意願最低決選城市
紐約時報:香港民主派反應謹慎
紐約社區簡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