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從蔣公逝世三十週年談起(上)

font print 人氣: 86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2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林曉旭。四月五日是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介石先生逝世三十週年,在台灣的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三黨領袖都前往蔣介石先生的陵墓所在地:桃園慈湖謁陵。同時,這一天的中文媒體都有很多文章,悼念蔣介石先生以及評價蔣介石先生的一生功過。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特別請到本台評論員李天笑博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想法。

連接收聽

主持人:您好!天笑博士。

李博士: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不管是對大陸人或者對台灣人來說,蔣介石先生都是歷史上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您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覺得他有什麼主要大的功過呢?

李天笑:蔣先生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統一中國的一位先趨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都對他進行過,他的功蹟也好,過錯也好等等,都有過很多的評價。總結起來,我覺得可能有三個主要大的業績,可以值得我們後人比較從正面進行評價的。

第一個,就是他進行了「北伐」,統一了整個中國。當時在國民革命之後,袁世凱曾經一度篡奪革命成果,孫中山二次革命後來也沒什麼成果,北方的軍閥又是形成一片割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先生領導了北伐軍,通過二年的時間,基本上平定了當時主要的軍閥系派,比方說:吳佩孚、呂傳芳、張作霖等。這樣就把戰亂紛爭的中國,成為一片統一的領土。但是,在這個其中,共產黨確實還是存在,因此蔣介石後來又再進行了五次反圍剿。

第二個主要的功績,就是率領中國軍民,進行了八年的浴血抗戰,應該不是說八年,應該是十四年,因為從1931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應該是十四年抗戰。在這個過程當中,國民黨的將士浴血奮戰,做了很大的犧牲,當時有二、三次主要大型的會戰,都是國民黨軍隊、國民革命軍和中國軍民聯合起來打的;另外,還有一千多次大型的戰役,也是國民黨將士打的。

國民黨軍隊當中,曾經有三百多萬人戰死,但是在這個期間,共產黨曾經一直宣傳說:八年的浴血抗戰是共產黨打的。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共產黨拿不出任何的證據說它在這裡邊犧牲了多少人?有什麼樣的功績?實際上一些小型的戰役,大概有三到四萬次,可能共產黨是參與了。所以,這個抗戰主要在先公 蔣介石先生領導下,通過中國軍民的浴血抗爭、抗戰,然後取得的。

第三個主要的功績,就是為中國民族保留了一塊民主自由的領地,就是在台灣。我們看到今天在中國大陸是獨裁的政權形式,中國人民實際上在各方面受到了鎮壓,反抗受到鎮壓,生活在所謂的改革開放之後有所起步,但是腐敗現在是一瀉千里,民怨四起,去年就有五萬多起的抗爭事件發生,平均一天就有一百六十多起;另外比方說,對各種信仰團體、各種不同意見的政見者等等,都採取了非常嚴酷的鎮壓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從蔣經國先生開放黨禁、報禁,以後就逐漸的走向自由民主;以目前來說,進行了幾次的選舉,選舉以後,基本上民主政體在台灣定型了。這樣的話,就使得中國大陸的人民,有了一個可以借鏡的民主的政權形式,也反過來可以激勵中國大陸人民,中華民族不是說不想自由,是因為共產黨的存在壓制了自由,不讓人民得到民主自由的權利,才造成今天這種情況!那麼這三點功績,很明顯的是蔣介石先生在歷史上留下不可抹滅的,像里程碑一樣的見證。

主持人:您說到前面兩點,我都很支持,可是在第三點上可能稍為會有一些出入。我覺得蔣介石先生,他自己當時在執政期間是不是推行民主,這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是他一個很明確的功績,就是他至少保住了台灣這塊土地,經過多少年的對抗中共,至少保住了這片土地,這一點上很難得。後來蔣經國先生不斷改革,國民黨後來有一些變化。我想先回到第一點,您剛才說到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候,就是在北伐期間,那時候共產黨勢力就已經存在那裡面,影響也很大,為什麼會有這樣狀態呢?

李天笑:當初第三國際和蘇聯,要求中國共產黨通過打入國民黨內部來發展自己,這麼一個策略。共產國際當時派了周恩來到了黃埔軍校,當了政治部主任,協助蔣介石一起搞黃埔軍校,實際上就是暗中培養自己的軍事人才,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通過國民黨當時的農講所,發展自己農村的農民幹部,派到各個地方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是後來就有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這樣使得當時共產黨,特別是在黃埔軍校,甚至是北伐軍裡邊的政治幹部當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1920年的時候,蔣介石實際上對孫中山當時採取的「聯俄、容共、輔助工農」政策,心裡邊是有數的,但是孫中山先生還沒有逝世之前,蔣介石他不能夠有所作為。但是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他馬上採取了措施,第一個就是「中山艦事件」,當時他通過「中山艦事件」,在廣州把當時的共產黨打入國民黨海軍局的一個局長李之龍逮捕,然後抓了很多共產黨黨員,把共產黨員逐漸清洗出去,然後又通過「整理黨務案」,從法律上把共產黨剔除出去,採取了這樣一個措施。然後再到1927年的「四一二」,在上海大規模的把共產黨員從國民黨中一步一步的清理出去。當時的周恩來化名叫伍豪,曾經也被捕了,但是後來他兩度在報刊上發表聲明,說自己脫離共產黨,然後就讓他放出去了。

其實共產黨的歷史也不是太光彩,共產黨一開始的時候,通過在蘇俄的政策以及孫中山認識不清的情況下,從弱小逐漸的走向坐大,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共產黨它是有目的這麼做的,它是通過介入當時國民黨的軍隊,北伐的這種形式,來發展自己。

主持人:這一點您覺得蔣介石先生是不是比孫中山先生,在這一點上看得更清楚,好像孫中山先生他自己是一直希望能夠親近俄共,對不對?

李天笑:對。因為當時孫中山先生他是想借俄國的勢力來發展自己,因為他當時看到俄國在北面非常強大,而且在軍事上,想通過俄國拿到一些武器給北伐軍用等等,同時又派出了蔣介石去俄國進行考察,就是把國民黨裡邊的一套東西,按照共產黨的東西,後來政治學家認為的叫做「列寧式」的政黨,這種方式來進行組織,所以有了政委制。蔣介石後來是逐漸逐漸的看清這一些,然後就把它徹底的清除出去。

主持人:但是到了後來在後期的抗日期間,共產黨也藉著國民黨抗日的狀態,它也在其中求自己的生存發展,對嗎?

李天笑:對。共產黨實際上在五次圍剿當中,在二、三次,最後一次的時候,實際上是被國民黨打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地步,逃到陝滇邊區去。1931年日本人打進來了,這個時候蔣介石被迫要考慮關於日本的侵略,所以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的時候中斷了,沒有能夠徹底的將共產黨圍剿掉,因此共產黨得以喘息的機會,能夠慢慢的又恢復起來。

但是到了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當時有一個東北軍張學良,他的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以後,他繼承了他父親的軍隊。這個人,共產黨說他是「少帥」,這個「少帥」它有特殊的涵意,就是打仗是不會打,是外行,但是風流是內行的,寫了很多書講他跟趙四小姐的這些事情等等。這個張學良當時實際上已經被共產黨收買了,根據現在的歷史史料逐漸揭露出來看,當時他也可能也已經參加了共產黨,至少和他合作的楊虎城,他的妻子是共產黨員。當時他們兩人劫持蔣介石,蔣介石被他們劫持之後,被迫跟共產黨達成第二次合作,是這麼個情形。

但是我覺得蔣介石先生胸懷非常寬大,當時按照一般的常規來看,既然這是在一個槍口威逼之下達成的協議,完全是沒有效益的。其實回到南京以後,他完全可以把張學良按軍法處置,同時也沒有必要跟共產黨執行這樣的一個協議。但是我覺得蔣介石先生是從民族大義出發,從抗日的前提出發,然後還是執行了當時跟共產黨的協議,把共產黨的軍隊收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由此共產黨又得到了另一次發展壯大的機會。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了這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對於兩次合作中,實際上國民黨都是給共產黨壯大的機會,國民黨兩次合作都表明跟共產黨合作,而實際上共產黨是藉這個機會讓自己發展起來,卻沒有幫助國民黨抗日或北伐。

李天笑:一點也不錯。當時來說,第一次合作實際上是孫中山先生沒有看清共產黨的邪惡用心。另外,加上蘇聯方面的誘惑,使得孫中山先生和國民黨中了這個計。使得共產黨能夠從無到有,逐漸從弱小走向發展。共產黨第一次(與國民黨合作)如果是「誘騙」,第二次實際上是「暴力」,就是騙和暴力。第二次事實上是通過共產黨幕後指使楊虎城和張學良,對蔣介石進行威逼,這才達成第二次合作。

所以共產黨的本質,我覺得在《九評共產黨》裡講得非常透徹,就是一個說謊和暴力,這在兩次國共合作中也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

主持人:所以孫中山先生雖然看中了俄共,但實際上卻讓中共壯大起來,也可以說是把西方思想引到了中國,讓它在中國紮了根,相當於是「引狼入室」對吧?

李天笑:這個所謂西方的「思想」,我覺得是西方的「幽靈」,或者是西方的一個「鬼靈」,這個馬克斯主義實際上從來就沒有真正在中國紮根過。據說毛澤東從來都沒有讀過《資本論》;西方所謂的「階級鬥爭學說」也好,「剩餘價值學說」也好,這些東西都是被共產黨用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共產黨本身的幹部也不學這個東西,所以這個東西,對共產黨本身來說,也是一個應用的工具而已。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1624年起到1945年止的300多年當中,臺灣人民獨力對抗了數個外來政權。由於他們當中的多數是漢人的的後裔,在二戰之後,他們熱烈地歡迎漢人的祖國──中華民國──來台接收。但是,蔣介石派來臺灣的行政長官,從一開始就證明了自己是個比日本帝國派來的臺灣總督更加無能、惡劣的統治者。以至於僅僅1年又4個月的統治,就引發全台民眾蜂起追求地方自治的鬥爭。為了對付“2.28”事件,中華民國政府也毫不客氣地派來重兵屠殺清鄉,讓臺灣人民熱烈歡迎過來的這個祖國政府,頓時變成了以白色恐怖在其後蹂躪臺灣人民半個紀的外來政權。
  • 對張學良《西安事變》的評價,始終離不開抗日戰爭及當時的中國社會實際情況。我們先看看中共的偽史觀怎麼說的:張學良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聯合抗日,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槍口對外,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好一個“民族英雄”的說詞。我們不能再以一黨之私,只依中共的歷史觀來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人物,而要以歷史的實際與真實,客觀看待與評說。
  • 我的名字是王能祥。我是一個註冊會計師。我用了四十年的時間為台灣促進自由民主。現在統治台灣四十年的蔣介石獨裁已經完結,台灣成為了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然而,中國,台灣的近鄰,仍然是一個共產集權國家,一种比獨裁更糟糕的政治形式。中國共產政治集團已經掌權超過55年,用任何標准衡量,這時間都是太長了。
  • 自從小時侯中了主義的邪,對各種理論不僅再沒弄通過,也漸漸失去興趣。雖然讀書沒斷過,但水準永遠上不去,總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都達不到。胡適是近代鼎鼎大名的思想家,是新文化啟蒙運動的主帥,關於他的思想學問的書有很多,讀了些,也不太懂,更不敢妄談。但對這個人印像很深,倒不是他的才學,那些不大懂,而是對他的為人,慢慢形成這樣概念,這個人的人品了不起,三十年代“我的朋友胡適之”成了文人中的流行語,以至林語堂曾在文章中,幽默的拿這開起玩笑。在胡適逝世後,蔣介石題的“德學俱隆”還是得到了人們首肯。
  • 今年的4月5日極富歷史意義,是故總統蔣中正先生逝世30周年紀念,兩蔣陵寢則訂今年移往國軍五指山公墓,慈湖謁陵將走入歷史。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繼承國民黨建立大中華民國使命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黨主席連戰、宋楚瑜、郁慕明卻各有心思。
  • 主持人:在後來抗戰結束以後,後來經過內戰期間,國民黨的勢力不得不退到了台灣,您覺得在這之後,是不是中共它的統戰方法、統戰策略和手段一直都沒有停過?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