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意識 大勝中國逆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任務型國代選舉昨晚揭曉,第一階段修憲可望順利排上台灣的憲政改造歷程,儘管贊成修憲與否的立場不同,但是民進黨政黨支持率上揚,贏了剛從中國造勢歸來的連戰主持的國民黨,台聯的支持率也首度超越訪中的宋楚瑜主持的親民黨,這個重要訊號彰顯了人民的關鍵抉擇,其影響將比國會改革的單項進展更為深遠。

固然在選制改變的本質上,這次選舉是大黨與小黨的對決,以及修憲與不修憲的論爭;但是從選民支持的光譜來看,同樣贊成修憲的大綠贏了大藍,雙雙反對修憲的小綠也擊敗了小藍,這在連宋連續訪中營造中國熱的當頭,對比與落差尤其顯著。

如果沒有這次選舉的檢驗,純粹就政治面看,連宋的中國行,中國的胡錦濤不論從何種角度計算都是大贏家,連宋是大輸家,宋左支右絀比連更為慘烈,自詡為下棋者的陳水扁個人連帶失分不少。

胡錦濤藉由連宋到訪,解除了反分裂法的國際危機,他告訴布什,這些善意展現贏得台灣方面的熱烈反應,意圖堵住悠悠之口;他也藉由連宋兩個台灣政黨領袖的嘴覆誦了「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達成孤立台灣主體意識的外部形式效果。對於台灣當局「示好」的扁胡會,胡錦濤也以罰酒回敬,如同當眾潑了盆冷水。

中國看似勢如破竹,讓台灣的政客節節敗退,但是台灣畢竟是屬於兩千三百萬人的,雖然這次投票率未及三成,然無改其信任投票與民意調查的意義,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對胡錦濤說「不」!也提供了國際觀察台灣民意走向的透析窗口。

主張修憲又獲中國「加持」的國民黨,照理應以所謂「中道」路線左右逢源,但票開得並不理想,沒有額外進帳,在連戰交棒後,新的黨領導人有必要再三咀嚼問題出在哪裡?才有可能真正與台灣的主流民意接軌。

端出「兩岸一中」,又以反對公投入憲為號召的親民黨,這次完全配合北京戲碼演出,結果落到第四黨,連其一向指為邊緣的台聯都比不上,這是宋楚瑜與親民黨的重大危機,也隱藏走向泡沫的嚴厲警告。

選前落於守勢的民進黨,一度因為機場事件以及陳總統言論變化士氣低落,經過投票前一週的緊急造勢,以及總統切割「個人好惡」與「投票意願」,並且舉手宣誓捍衛台灣主體不變的保證下,一方面炒熱選情,一方面吸引不少同情票回流,穩定了第一大黨的地位。綠色的支持者決定再相信民進黨一次,領導人必須正確解讀箇中的涵意,這代表高度滿意執政者立委選後的政策轉向?還是比較接受國代投票前夕的路線回歸?

台聯面臨大黨的夾擊,得票率仍維持百分之七,對照親民黨大幅下滑,可以做為民進黨的參考。如果,台聯是民進黨眼中即將消失的邊陲,恐難獲得這種成績,顯然智慧的台灣人民希望台聯扮演煞車的角色,藉以節制掌握方向盤的執政黨能夠穩定前進,把台聯當成平衡的槓桿,而不是討厭的絆腳石。

修憲後的政壇,台灣成為兩大黨的態勢已經逐步出現。因應下屆國會改選,整個政治版圖的大洗牌,呈現前所未有的變局,如何既能使台灣政治導向優質,又可持續壯大台灣意識於不墜?是個不小考驗,這是所有政治精算師需要提早部署的問題,也攸關台灣今後能否在兩岸浩浪中一直永保安康。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