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王敬之:教皇之石,可攻華錯

王敬之

標籤:

【大紀元5月2日訊】在下並不信天主教,卻無意中從這次新教皇的產生得到了莫大啟發。

這些年來,我心中久被一個難題所困擾,久思不得其解。這難題就是:毫無疑問共產統治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遲早必須退出歷史舞台,但它退出之後中國怎麼辦?一般人長期受共產黨宣傳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把共產黨當作救世主;我絲毫不存在這種心態,而我確實憂心忡忡于中國在共產後的道路。我認為,找出中國今後的方向,比痛恨和揚棄共產黨更為重要。

共產黨是在中國已經大亂之後產生的。它出現之後中國更亂更糟,這乃是事實。但決不能因此就說,共產黨是中國動亂之根,這不符合歷史。稽諸史實,這個外來的洋黨,它之得以在中國站住腳,有賴于孫中山的容共政策;孫中山之所以容共,是出于當時軍閥混亂的環境下他自己招兵買馬的需要;而軍閥之橫行,是由於帝制被推翻,萬民失主;帝制之所以會輕輕易易就被推翻,是由於滿清末期的朝政實在腐敗。太腐敗了,一下子土崩瓦解固然大快人心;但崩得太快,無法從容辦理後事,則使幾代子孫陷入史無前例的水深火熱,百年動亂至今未已!

中國這百年大動亂是由於失制造成的。導致這百年失制的糊塗思想大致有兩點:一是“幾千年來封建專制獨裁下沒有民主自由”,二是“一人一票自由公正的普選就是民主”。

前一說大錯,錯在昧於歷史。封建制,早在紀元前就已廢除了,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實行的都是郡縣制。至於專制獨裁,那要看什麼年代,幾千年中大多數年代都不專制,也不獨裁;毋寧說,民主自由倒是幾千年來的主導思想。經典詩文中把對民主自由的嚮往表白得一清二楚,而莊園制的農村生活大多是天高皇帝遠的悠閒自在,當然不乏欺負人的惡霸昏官,那也是變數,最終難免受到懲罰。所以,籠統地把幾千年說得一無是處的漆黑,完全不符合實際。實際毛病在于:世襲制度遲早會產生昏君。上有昏君,下有酷吏,就貪污腐敗,民不聊生了。

那麼,普選是否必定就民主了呢?未必。中國人在上一個世紀裡已經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民主選舉”,從最早的國會賄選到世紀末尾的“當家作主”,都號稱是“民主選舉”,當然都談不上是真正的選舉,跟民主毫不沾邊,這裡就不屑一提了。在寶島上,近年來倒確是出現了舉世公認貨真價實的民主選舉。但若問,寶島的民眾由此享受到更大的安定幸福嗎?敢頷首稱是者幾希。競選過程的熱鬧廟會拜求各路鬼神保佑,投票前夕兩聲神秘的槍擊,能說是昇平盛世的景象?

中國人習性疏散,問政投票並非人人之所樂為,而由政黨操縱的選舉最為壞事,尤其中華傳統歷來以“營私結黨”為小人之事。中國近代的政黨從一開始就莫不都是流氓無賴的組合,後來更理直氣壯公開憑“槍桿子”來欺壓善良。爭來鬧去都是追求“黨主”,而掛的招牌一律都是“民主”。中國今後再不能走頻繁更換黨主的道路了。為求長治久安,只能由聖君賢相良臣清吏來治理國家。

問題是怎樣能避免小人操縱,怎樣能避免世襲罔替?我曾久久苦思。近日梵諦岡的教皇逝世,迅即按照陳規由紅衣主教團選出新皇,神鬼未驚,草木不動,而民皆大悅。此法甚好,極堪中國借鑒。中國應該由類似紅衣主教團之高層執政團來遴選皇帝,皇帝非世襲,是終身職,除非老病不堪或犯了大罪纔可經由一定程序廢黜之。各地鄉村市鎮的官員由民眾選賢與能,或者經由科舉考試這種公平手段甄選官吏。古代許多名臣碩儒都曾走過科舉道路,科舉會窒息思想是胡說,科舉考試使中國獲得上千年的穩定吏治,還曾啟發了外國的文官考試,外國至今受其惠。

本文不擬詳論科舉,但要著重說明中國必須摒棄一切掛著政黨招牌的江湖綠林,再不能讓槍桿子任意發狂,是真正到了撥亂返正的時候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欄】王敬之:“植物人”毛病何在?
【專欄】王敬之:退黨潮的前景瞻望
【專欄】王敬之:死得其時
【專欄】王敬之:從汽車想到政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