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透視╱若不嚴懲 誰還會守法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特稿

聯電公司以半導體專利技術及專業人員支援中國和艦半導體公司壯大,被半導體業界批評為台灣晶圓代工業的「吳三桂」;政府對聯電案若不嚴懲,產業赴大陸投資限制將形同具文,對企業公司治理也是一大諷刺。

聯電歷年來享受無數租稅優惠,及土地租金補貼,十足是吃台灣奶水長大的企業;演變到今天,台灣經濟與聯電公司經營前景唇齒相依,誰都沒有背叛誰的權利。

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原本是專業經理人,透過員工分紅配股制,無償累積對聯電持股,最後變成聯電大股東,並取得控制權,依照曹興誠的說法,居然是由個人與和艦達成「口頭承諾」,讓和艦享有聯電二、三十年來的技術結晶,讓和艦取得「後起優勢」,但這個過程又未經董事會、乃至股東會通過。

剛被聯電公司定位為「重要發展策略夥伴」的中國和艦半導體公司,自從去年5月開始投產,七個月內就達損益平衡,甚至出現部分的盈餘,如此神奇的經營績效,究竟得自誰的加持?

聯電公司在過去三年內流失美國前五大客戶,而這五大客戶訂單全流向中國的和艦半導體,這種「巧合」,對近九十萬聯電股東傷害有多大?有多少持有聯電股票的退休族因而慘遭套牢,還在等政府有誰出面為他們申冤。

對照博達案的追查過程,有六十三億資金自人間蒸發,有一本「帳」可查,但聯電案的「帳」卻完全看不出破綻;也許主管機關為顧及九十萬聯電投資者手中持股的價值,聯電案行政調查總是「點到為止」,司法判決是否只是行政調查的「續集」,整個社會都在看,政府處理聯電案如果虎頭蛇尾,以後還有誰會再遵守台灣的法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