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

恩慈(撰文、攝影)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端午的傳說,一般來源於民間,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當時朝中奸臣當道,他受讒言所害,被謫江南。由於他愁懷滿腔,最後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殉國而死。附近的村民因未能尋獲他的屍首,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蝦吃掉,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嚇跑魚蝦;又用棕葉包一些米飯,造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希望屈原的軀體不受損害。

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他餡料。但有「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又豈能不創新一下呢?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餡料,都有多不勝數的變化。例如,廣東人有鹹肉粽、上海人有紅豆粽、台灣人則有燒肉粽。若以形狀來分類,又有角粽、錐粽、枕頭粽、鏟子粽等。甚至連粽的葉亦各有不同,有竹葉、荷葉、芭蕉葉等。就口味而言,粽子餡有肉有素,有甜有鹹。生活有「美食天堂」之稱的香港,粽的形狀款式就更具千變萬化,現在於街上看到有些叫作「粽」,但其實可能是雪糕,有些則成為酒家的飯後甜品等等。若大家想找尋一些原始風味的傳統粽,那就要費一番心機了。

香港製造「嘉湖」粽



歷經58年的老字號「嘉湖」,位於香港深水埗南山邨街市內的一角。不說也可能不知道,「賣粽」是家族生意,已經到了第3代了!也許不少讀者都曾經光顧過此店呢!每逢端午及農曆新年前,「嘉湖」便由平日經營的上海小食店搖身一變成為粽子製作工場。正值端午時節,好奇的小記打擾了正忙著整理餡料的歐小姐,問及有關「嘉湖」的歷史及其成功之道,她回答說,店舖一直堅持用本地上乘的用料來製作,而且存貨不多,以保持「粽」的新鮮程度。怪不得50多年來,光顧人數有增無減。小記採訪的一天,有客人想訂購一些粽應節,老闆回覆說要2個星期,又不設送貨服務,雖然是這樣,這一班熟客仍從各地區長途跋涉的來。恰巧這天我踫到其中一位客人,她一個人買了八百多元的粽,雖然要自己拿上十幾個袋子,仍一臉滿足的離去。




「嘉湖」最初時只是賣上海粽,後因要配合香港人的口味,現在還有各式各樣的廣東粽和素豆沙粽等等。小記觀察了他們的製作過程,全家總動員以人手製作,用料方面,用了天津紅豆並自製成豆沙、本地五花腩、特大靚蛋黃等等。即使醬油也是用本地的,絕對堅持「香港製造」。另一位負責人歐先生說:「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要賣上過萬隻粽的!真是忙得團團轉。」小小一間埋藏於街市角落的店舖,可有如此驚人的銷量,確實令小記有點驚訝。






這一間祖輩傳下來的店舖,在歐氏五兄弟姊妹之用心經營下,堅持用以傳统手法、真材實料造出每日新鮮的粽。我想,這就是「嘉湖」能面對衆多創新口味及新式經營的競爭者之下,仍然獲得街坊的垂青之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
嘉湖
香港九龍南山村南豐樓104號地下 
電話:2779-1153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端午節逢週末  高速公路比照一般  塞車機會高
韓國也過端午節?端午節摔跤王竟是歌手RAIN!
回報認養人,瑪利亞身障學員製作紙黏土香包
豬肉糯米價格合理  端午節好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