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腐敗之最 「59歲現象」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許惠安綜合報導﹞何謂「59歲現象」?它意味著一批有權勢的人物(政府官員和國營企業家)臨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權力「狠撈一把」的現象。

據了解,中國民眾一般工作到60歲,廳長、局長、處長級幹部也都在60歲退休,59歲因此成為關鍵的一年。更因為有些老幹部往往位高權重,貪汙腐敗造成的損害,相形之下晚節不保就更加嚴重,中國媒體甚至稱之為「新世紀腐敗之最」。

晚節不保的徵兆

據證券日報例舉事證,在1985年貪污挪用公款2000萬元人民幣的廣東省天龍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謝鶴亭,1990年被法辦的北京首鋼總經理助理、北鋼公司黨委書記管志誠,1995年攜帶40萬美元出逃的中國長動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總經理於志安,1998年主謀貪污私分公款335萬美元的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玉溪捲煙廠廠長褚時健,原人大廣東省副主任歐陽德,投資銀行湖南分行原行長戴天敏,以及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原總經濟師羅京軍等人,都曾具有開拓精神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但在即將退下來時,因腐敗問題而身敗名裂,甚至走上了「斷頭台」。

另外,「59歲現象」也壓垮了吳忠儀表。報導說,在4月份從吳忠儀表公開的信息中發現趙廣生、馮平儒、李志強都是公司的實權人物,而且都接近60歲的退休年齡。早在2004年6月趙廣生等人就提前離任,這可謂是東窗事發的徵兆。原本是9月才換屆,在6月份就提前召開了股東大會,進行了董事會的換屆選舉。

直到是年的12月18日,吳忠儀表公告稱,證監會將對公司涉嫌證券違法行為立案調查,這預示著公司要出大事了,10天之後,就傳來前高管被捕的消息。提前離任的原因就一目瞭然。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59歲現象」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典型。在中共治安機關近年研究顯示,有些省市,「59歲現象」占幹部貪汙犯罪的五成以上。

因為退休之後再也沒有機會,於是在最後一年大撈特撈,所用的方法,例如在外國銀行開帳戶,把黑錢存往國外;運用特權送子女出國;扶老婆上肥缺;給自己留條「後路」等。

據聯合報報導,一個台灣中型旅行社老闆到東南沿海接洽當地官方旅行社,50歲的旅行社老總明言就要退休,希望把握最後機會,把生意做大。不到一個月,這位老總發來傳真,可以比官方最低限價更低的價格接團,但團費必須直接匯到該公司在外國銀行的帳戶,於是成交。等到次年這位老總退休,台灣旅行社卻發現自己已被當地列入「欠團費」的催討名單。

這位老總的外國銀行戶頭,原來是他在美國留學兒子的專用帳戶。這位老總退休後也馬上同妻子出國,消失無蹤。台商說,旅行業界流行一句話,「賺是賺自己的,虧是虧共產黨的」,那共產黨就向百姓拿的,就是這個道理。

「59歲現象」落伍了

不過,現在「59歲現象」似乎落伍了,貪官年輕化的卻已經後來居上了。據統計,去年中國檢察機關立案的貪污賄賂案件中,由不滿35歲的國家工作人員所為的占近百分之20,而在瀆職案件中,這一比例為近百分之30。今年一至五月的統計顯示,年輕貪官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年輕貪官們大都受過良好教育,經過了單位多年的培養,凝聚了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心血與厚望。雖然,中國目前有反腐建設,但腐敗成因複雜,涉及人數眾多,因而成功貪者的示範效應就成為年輕貪官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新59歲現象」

「59歲現象」也延伸了另一種現象,一些為企業奮鬥多年甚至奉獻終生的國企老總們,最渴望的事就是「改制」。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新59歲現象」。

可以想見,59歲的國企老總,如果不改制,60歲就得退休,而改制以後,他就可以繼續在崗。哪怕退居董事長之位,企業的控制權也不會旁落。

「急」是「新59歲現象」的最大特徵。這個情形有點像一位站在已駛入終點列車上的人,急於跳上另一列剛剛啟動的列車。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一位已經完成改制的原國有企業老總這樣解釋「新59歲現象」:改制前,企業經營者的任免完全由上級決定,其任免規則基本上等同於國家公務員,不管你能力有多強,精力有多旺盛,只要到點,必須退休。而改制後,哪怕改成混合所有制,只要不是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的任免就由出資人決定,董事會說了算,而且任免規則是市場化的,只要經營者有能力、有精力,就不會受60歲退休的規定所限。

由此看來,僅幾年的功夫,引發的「59歲現象」已發生變異,如將「59歲現象」比喻為「戀錢症」,那現今流行的「新59歲現象」則是「戀崗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討論:如何遏止中國交通建設部門的腐敗風
台灣國民大會通過憲法修正案
任詮:反腐敗依然是喚起民眾的大旗
中國當局禁止媒體搞異地監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