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腐败之最 “59岁现象”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6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许惠安综合报导﹞何谓“59岁现象”?它意味着一批有权势的人物(政府官员和国营企业家)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现象。

据了解,中国民众一般工作到60岁,厅长、局长、处长级干部也都在60岁退休,59岁因此成为关键的一年。更因为有些老干部往往位高权重,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害,相形之下晚节不保就更加严重,中国媒体甚至称之为“新世纪腐败之最”。

晚节不保的征兆

据证券日报例举事证,在1985年贪污挪用公款2000万元人民币的广东省天龙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谢鹤亭,1990年被法办的北京首钢总经理助理、北钢公司党委书记管志诚,1995年携带40万美元出逃的中国长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1998年主谋贪污私分公款335万美元的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原人大广东省副主任欧阳德,投资银行湖南分行原行长戴天敏,以及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原总经济师罗京军等人,都曾具有开拓精神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但在即将退下来时,因腐败问题而身败名裂,甚至走上了“断头台”。

另外,“59岁现象”也压垮了吴忠仪表。报导说,在4月份从吴忠仪表公开的信息中发现赵广生、冯平儒、李志强都是公司的实权人物,而且都接近60岁的退休年龄。早在2004年6月赵广生等人就提前离任,这可谓是东窗事发的征兆。原本是9月才换届,在6月份就提前召开了股东大会,进行了董事会的换届选举。

直到是年的12月18日,吴忠仪表公告称,证监会将对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行为立案调查,这预示着公司要出大事了,10天之后,就传来前高管被捕的消息。提前离任的原因就一目了然。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59岁现象”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典型。在中共治安机关近年研究显示,有些省市,“59岁现象”占干部贪污犯罪的五成以上。

因为退休之后再也没有机会,于是在最后一年大捞特捞,所用的方法,例如在外国银行开账户,把黑钱存往国外;运用特权送子女出国;扶老婆上肥缺;给自己留条“后路”等。

据联合报报导,一个台湾中型旅行社老板到东南沿海接洽当地官方旅行社,50岁的旅行社老总明言就要退休,希望把握最后机会,把生意做大。不到一个月,这位老总发来传真,可以比官方最低限价更低的价格接团,但团费必须直接汇到该公司在外国银行的账户,于是成交。等到次年这位老总退休,台湾旅行社却发现自己已被当地列入“欠团费”的催讨名单。

这位老总的外国银行户头,原来是他在美国留学儿子的专用账户。这位老总退休后也马上同妻子出国,消失无踪。台商说,旅行业界流行一句话,“赚是赚自己的,亏是亏共产党的”,那共产党就向百姓拿的,就是这个道理。

“59岁现象”落伍了

不过,现在“59岁现象”似乎落伍了,贪官年轻化的却已经后来居上了。据统计,去年中国检察机关立案的贪污贿赂案件中,由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所为的占近百分之20,而在渎职案件中,这一比例为近百分之30。今年一至五月的统计显示,年轻贪官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年轻贪官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经过了单位多年的培养,凝聚了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心血与厚望。虽然,中国目前有反腐建设,但腐败成因复杂,涉及人数众多,因而成功贪者的示范效应就成为年轻贪官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新59岁现象”

“59岁现象”也延伸了另一种现象,一些为企业奋斗多年甚至奉献终生的国企老总们,最渴望的事就是“改制”。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新59岁现象”。

可以想见,59岁的国企老总,如果不改制,60岁就得退休,而改制以后,他就可以继续在岗。哪怕退居董事长之位,企业的控制权也不会旁落。

“急”是“新59岁现象”的最大特征。这个情形有点像一位站在已驶入终点列车上的人,急于跳上另一列刚刚启动的列车。

据21世纪经济报导,一位已经完成改制的原国有企业老总这样解释“新59岁现象”:改制前,企业经营者的任免完全由上级决定,其任免规则基本上等同于国家公务员,不管你能力有多强,精力有多旺盛,只要到点,必须退休。而改制后,哪怕改成混合所有制,只要不是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任免就由出资人决定,董事会说了算,而且任免规则是市场化的,只要经营者有能力、有精力,就不会受60岁退休的规定所限。

由此看来,仅几年的功夫,引发的“59岁现象”已发生变异,如将“59岁现象”比喻为“恋钱症”,那现今流行的“新59岁现象”则是“恋岗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讨论:如何遏止中国交通建设部门的腐败风
台湾国民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任诠:反腐败依然是唤起民众的大旗
中国当局禁止媒体搞异地监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