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薛暮橋——親歷烏托邦毀滅的一代共產党經濟學家

傅國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 101歲的共產党內經濟學家薛暮橋走了,他穿越了長長的一個世紀,他并沒有經過嚴格的學院訓練,不是一個書齋學者,他的所有經濟學知識几乎都是從自學尤其是實踐中得來的,從1932年他開始從事農村調查,寫出第一篇《江南農村衰落的一個縮影》以來,60多年間,他的經濟觀點前后雖有很大變化,但始終帶有意識形態的烙印。1949年以后,他從理論層面到制度層面參与設計建构了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被譽為“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開拓者”。在歷經“文革”的磨難之后,他又參与改革原有的計划經濟體制,他的理論思考和實際努力對于完成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貢獻之大是局外人往往難以想象的,可以說他用生命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經濟變遷和滄桑,從1999年7月起他就沒有离開過醫院,世人再也听不到他的聲音,但病房的監護儀器顯示,他的腦波仍在活動,他的思考沒有停息,他告別人間時面容安詳,他已做了他那一代人所能做的。作為上個世紀初出生、直接經受過“五四”洗禮的一代知識分子,薛暮橋雖然踏上了為共產主義烏托邦獻身的不歸路,并身居高位。但他在本質上仍是單純的、天真的,也正是這一品質,才使他坦然地面對了國民党的黑獄和共產党的牛棚。

1927年6月,他加入共產党不過3個多月,就在杭州被捕入獄,直到1930年12月才重獲自由。正是在鐵條分割的三年半中,他開始學習蘇聯布格達諾夫的《政治經濟學》和日本河上肇的《資本主義經濟史》等經濟學著作。“文革”當中,他被錯誤地戴上 “經濟學界反動學術權威”、“走資派”等大帽子,挨批斗,住牛棚,蹲干校,但他沒有气餒,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多年致力于寫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認真總結過去20多年經濟工作的經驗教訓,批評違背客觀規律的“左”傾錯誤,提出要按客觀經濟規律行事,并在理論上對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本書自1979年12月問世就大受歡迎,甚至成為經濟學的教科書,發行上千万冊,還被譯成了多种文字。

早在1934年,薛暮橋就創辦了《中國農村》月刊,長期關注底層農民的經濟生活狀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寫出了《農村經濟基本知識》、《中國農村經濟常識》等一系列著作。1949年以后,他先后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兼私營企業局局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國家計划委員會副主任等重要職務,但他身上沒有官僚气,更多的是書生气、學者气,不斷地想問題,從1953年到1957年,他先后發表《价值規律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再論計划經濟与价值規律》等文,強調計划管理的范圍不能無限擴大,國家必須尊重和利用价值規律,要在适當范圍內讓价值規律自發調節。直至1963年,他還發表《价值規律和我們的价格政策》一文,指出价格必須以价值規律為依据。在熬過“文革”的煉獄之后,他意識到過去的經濟體制非改不可了,他的文章、講話處處強調价值規律、市場作用,1980年,他受命組建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出任總干事,先后主持提出了《關于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以及關于財政管理體制、銀行體制、外貿體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對于推動經濟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的十几年中,經濟改革的每一步,從理論上突破禁區到體制改革方案的設計,几乎都凝結著他的心血。他一貫強調价值規律,這和他后來逐步接受商品經濟的概念乃至市場經濟的概念是一脈相承的。

在經濟學普遍彌漫著銅臭味的時刻,薛暮橋這一輩人身上的理想主義情結确實讓人唏噓不已,盡管他的經濟理論還帶有舊時計划經濟裹腳布的痕跡,但他是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而且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思考,他的局限乃是時代和知識結构的局限。對今天來說,也許薛暮橋的經濟理論可以被超越,他的觀點可以存疑,但他的經濟觀不是僵化的、停滯不變的,而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他不斷地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拋棄過時的、錯誤的觀點,不斷反省、不倦探索的勇气和真誠依然值得肯定。(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女招商不過是“本能經濟”
傅國涌:“教育公平不是夢”?
百年毋忘光复會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