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顧問﹕美決策者不懂有兩種全球化

標籤: ,

【大紀元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已經來到之際,裡根總統內閣時代華盛頓經濟策略機構(the Economic Strategy Institute in Washington)的主席,“三十億新資本家:財富權力向東方大轉移(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 The Great Shift of Wealth and Power to the East)”一書的作著﹐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警告說,多數的美國決策者並不充分瞭解全球化對他們國家經濟構成的危險性。

普雷斯托維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的對話內容摘述如下:

問:你為什麼說大多數美國決策者不瞭解全球化呢?
答:全球化有兩種不同的概念,一種是以美國經濟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民主國家自由市場原則之下的觀點,這種觀點主張經濟政策的目標是在於改善消費者的利益,而且遵崇李嘉圖(David Richardo)和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競爭優勢及自由貿易能使消費者財富最大化。

還有另外一種概念,那就是策略性貿易、出口導向及成長型的全球化觀點,全球有多個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都持有這個觀點,這個概念強調經濟發展是具有策略性意義的,明確指向達成貿易順差及持有大筆美元外匯存底的目標,更會以政策扶植生產並抑制消費以保有高儲蓄率。所以共有兩種不同的貿易競賽,美國的困難是通常不承認第二場競賽,或者說,根本就不在乎。

問:在全球化之下用不同的語言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答:目前的全球經濟非常扭曲傾斜。它只有一個消費者﹐美國﹔其他所有主要的國家都是生產者而且是淨出口,美國的消費遠超過生產,所以必須向其他國家尤其是中、日等國的央行貸款以繼續消費。這種供應商提供融資予美國以使美國持續購買它們的出口品的“借新還舊式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全球經濟體系,結果可能是在未來的某一時點,全世界支援美國消費的儲蓄資金終將耗盡,亦或是世界其它國家會開始對美國的償債能力心生疑慮,屆時有一方將會瀕臨崩潰。

問:您對目前與中國的辯論作何感想?
答:就如同1980年代的日本一樣,我認為華盛頓太相信總體經濟模型,太重視要迫使中國改革人民幣了,而且那就是他們近來所作的。這使我想起我們也曾給日本壓力改革日幣,但你回顧一下歷史,日幣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升值的幅度已超過100%,可是我們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卻依然如舊。

華盛頓未曾認清的是世界已經傾斜了,美國建造了一個消費經濟結構,但其他國家如中、日卻架起偏好生產及出口的經濟結構,貨幣改革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減少貿易失衡。

問:實際的辯論應是有關中國或有關美國如何競爭嗎?
答:精髓是在於有關美國競爭性的辯論,我們應該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先解決我們自己的財政問題,我們超額消費,這就是造成我們非常依賴國外融資的原因。

我們還需要有個戰略。在IBM將它的電腦部門賣給中國的時候,執行長帕米沙諾(Sam Palmisano)告訴紐約時報IBM也要加入中國的戰略,但那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若你問一位美國的執行長他或她要不要加入美國的戰略,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美國根本就沒有戰略。

問:總之,美國的戰略應為何?
答:我們必須將美國的能力擴至最大,美國很有創新能力,我們的優勢在於高科技、研發及企業運作,我們應投資在R&D、高科技及教育,以維持並充分發揮這些優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中紡織品談判 美業界要求十九類產品設限
學者:力爭市場經濟地位 人民幣可能再變動
經濟觀察報集體辭職的主要編輯記者離別文章
WTO指上半年台灣外貿表現低於亞洲平均水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