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顾问﹕美决策者不懂有两种全球化

标签: ,

【大纪元8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编译报导)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到之际,里根总统内阁时代华盛顿经济策略机构(the Economic Strategy Institute in Washington)的主席,“三十亿新资本家:财富权力向东方大转移(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 The Great Shift of Wealth and Power to the East)”一书的作着﹐普雷斯托维茨(Clyde Prestowitz)警告说,多数的美国决策者并不充分了解全球化对他们国家经济构成的危险性。

普雷斯托维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的对话内容摘述如下:

问:你为什么说大多数美国决策者不了解全球化呢?
答:全球化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以美国经济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民主国家自由市场原则之下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在于改善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遵崇李嘉图(David Richardo)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竞争优势及自由贸易能使消费者财富最大化。

还有另外一种概念,那就是策略性贸易、出口导向及成长型的全球化观点,全球有多个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都持有这个观点,这个概念强调经济发展是具有策略性意义的,明确指向达成贸易顺差及持有大笔美元外汇存底的目标,更会以政策扶植生产并抑制消费以保有高储蓄率。所以共有两种不同的贸易竞赛,美国的困难是通常不承认第二场竞赛,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乎。

问:在全球化之下用不同的语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答:目前的全球经济非常扭曲倾斜。它只有一个消费者﹐美国﹔其他所有主要的国家都是生产者而且是净出口,美国的消费远超过生产,所以必须向其他国家尤其是中、日等国的央行贷款以继续消费。这种供应商提供融资予美国以使美国持续购买它们的出口品的“借新还旧式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全球经济体系,结果可能是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全世界支援美国消费的储蓄资金终将耗尽,亦或是世界其它国家会开始对美国的偿债能力心生疑虑,届时有一方将会濒临崩溃。

问:您对目前与中国的辩论作何感想?
答:就如同1980年代的日本一样,我认为华盛顿太相信总体经济模型,太重视要迫使中国改革人民币了,而且那就是他们近来所作的。这使我想起我们也曾给日本压力改革日币,但你回顾一下历史,日币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升值的幅度已超过100%,可是我们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却依然如旧。

华盛顿未曾认清的是世界已经倾斜了,美国建造了一个消费经济结构,但其他国家如中、日却架起偏好生产及出口的经济结构,货币改革截至目前为止并未减少贸易失衡。

问:实际的辩论应是有关中国或有关美国如何竞争吗?
答:精髓是在于有关美国竞争性的辩论,我们应该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我们自己的财政问题,我们超额消费,这就是造成我们非常依赖国外融资的原因。

我们还需要有个战略。在IBM将它的电脑部门卖给中国的时候,执行长帕米沙诺(Sam Palmisano)告诉纽约时报IBM也要加入中国的战略,但那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若你问一位美国的执行长他或她要不要加入美国的战略,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战略。

问:总之,美国的战略应为何?
答:我们必须将美国的能力扩至最大,美国很有创新能力,我们的优势在于高科技、研发及企业运作,我们应投资在R&D、高科技及教育,以维持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中纺织品谈判 美业界要求十九类产品设限
学者:力争市场经济地位 人民币可能再变动
经济观察报集体辞职的主要编辑记者离别文章
WTO指上半年台湾外贸表现低于亚洲平均水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