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人民幣升值會“惡性循環”﹖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8月6日訊】七月二十一日晚﹐新華社發表“央行發佈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擾攘兩年的人民幣升值問題﹐終於取得突破。不過﹐中國方面迴避升值而聲稱是“改革”。從內容來看﹐由單一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自然是一種改革﹔至於“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因為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佈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基本上還是原先的“管制”而不是“管理”﹐與真正的匯率自由浮動的“改革”還有很大距離。而當晚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比那天收市升值2.1%﹐公告則予以迴避﹐顯然有其難言之隱。那就是﹐這是在國際壓力下做出的決定。

這兩年來﹐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自美國。美國這個要求並不是無理要求﹐對中國也不是有弊無利﹔問題因為是美國的要求﹐北京從意識形態出發﹐它就必須“對著幹”﹐然後討價還價﹐換取其他好處。在這個過程﹐又可以乘機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因此這兩年來﹐中國官員﹑學者﹑專家有關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是“干涉內政”﹑“侵犯主權”的論調不絕於耳﹐有的更認為這是對中國的陷害﹐不讓中國崛起﹐中國接受了就會萬劫不復。連外國專家也發表評論﹐歷數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對世界沒有好處。但是這次升值後﹐上述論調又變為一片叫好之聲。中國的御用學者和專家要跟隨黨的指揮棒跳舞可以理解﹐但是連外國的專家也如此﹐真要拜中國統戰之功或商業利益的威力。

而這次叫好之聲中﹐更不乏“出其不意”之說。香港有幾家報章就是這麼說的﹐那是沿用中國總理溫家寶之說﹐暗裡在吹捧溫家寶的“神機妙算”。其實筆者在美東時間七月二十日下午接受法廣採訪談中國經濟時﹐就認為人民幣要升值了。因為中國制定了“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千瘡百孔﹐隨時會爆發金融危機﹐中國領導人擔心人民幣升值可能是其中一個觸發點。這個應急預案是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六月二十八日主持召開銀監會主席會,研究如何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這個文件而透露出來的。但是文件的具體內容至今還是“國家機密”而還沒有泄露。而七月上旬的G8峰會﹐本是各國向中國施壓的機會﹐偏偏會上完全沒有提到這個問題﹐顯然彼此有了默契而避免外界炒作壞了“好事”。

中國副總理曾培炎形容這是深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重要一步,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以及全球經濟均有利。世界各國的反應基本上也是正面的﹐金融市場因為倫敦再度出現爆炸事件而受扭曲。中國和香港股市則做好﹐特別是香港。外界紛紛評論人民幣接下來還要升值﹐因為幅度太小﹐起碼要達到百分之十的幅度。這下又刺激到中國民族主義的神經﹐香港的中共喉舌“文匯報”就發表社評說﹐為避免“升完又升”的惡性循環﹐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前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才百分之二就怕惡性循環了﹐九○年代中期人民幣短時間就貶值百分之五十七﹐那不“惡性”嗎﹖

不過﹐如果美國沒有甚麼甜頭給中國﹐的確不易壓人民幣升值﹐這次算是胡錦濤九月訪問美國前中國向美國獻禮。本來胡錦濤是出席聯合國時順道訪問美國﹐但是因為這百分之二的“薄禮”﹐會不會美國給胡錦濤正式國事訪問的接待﹖或也許﹐這個“出其不意”的升值﹐可以達到為朱成虎將軍要毀滅一兩百個美國城市的惡劣形象“ 沖喜”的目的﹐或至少可以轉移一下新聞焦點。

但是無論如何﹐中國加入了 世貿組織﹐與國際接軌而必須向匯率自由浮動過渡﹐在中國的台商也必須逐漸適應這一點﹐或進行對沖﹐避免匯率上的損失。既然是“改革”﹐與其慢吞吞而擔心升完又升的惡性循環﹐不如匯率自由浮動而有升有降﹐則為“良性循環”也。遲早要走﹐何不早走﹖

(原載《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欄】林保華:水深火熱六月天
林保華:達賴喇嘛面對中共流氓
【專欄】林保華:新七七事變 促齊齊反恐
林保華:北上朝共 獨缺民主之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