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庫通油庫 助長煉油廠暴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歐祥義╱特稿
煉油廠已是今年全世界最暴利的行業,政府還要降稅來補貼中油與台塑,行政院調降油品貨物稅的政策,看似要平抑物價照顧民眾,其實是拿國庫的錢變相補貼煉油廠。

從8月31日台塑石油在颱風夜大漲油價起,外界就質疑,台塑、中油在「唱雙簧」,以逼使政府調降貨物稅,果不其然,一個月後,政府順應兩家油公司要求,更令人質疑,政府、台塑、中油都在演戲,目的就是降稅讓油公司獲利。

煉油廠利潤有多驚人,美國華盛頓郵報綜合美國能源部的統計,以今年9月為基準,原油價格年漲幅為四十六%,但煉油廠出廠的汽油價格年漲幅卻高達二百五十五%,並直指煉油廠是最大暴利者(GUZZLERS )。

台灣的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煉油廠利潤也不遑多讓,中油在一到8月盈餘一百卅六億元,全年法定盈餘數為一百四十九億元,接近全年盈餘目標;台塑石化更厲害,兩家資本額相近的公司,台塑石化上半年的獲利達三百零八億元,淨利率六成。

美國與台灣的數據都顯示,煉油廠超額反應成本,原油期貨市場稍有風吹草動,煉油廠就先漲再說,事實上,期貨市場易受人為因素干擾,9月份卡崔娜與麗塔兩個颶風侵襲美國墨西哥灣區之前,紐約原油期貨市場就出現不正常波動,其實和股票一樣,現貨與期貨是兩個不同的市場,全世界的煉油廠都趁火打劫,造成全球油價居高不下。

中油一到6月的原油購買成本是每桶四十二點二九美元,但現在的油品價格,是以購油成本一桶六十美元為基準,有沒有暴利,官員與民眾可自行判斷。

油品自由化是個迷思,這次油品漲價過程,暴露出國內油價漲跌缺乏制約的機制,任由煉油廠予取予求。

行政院決定機動調降油品貨物稅三個月,只是挖肉補瘡,難以填滿煉油廠追求無限利潤的慾望。要正本清源,應讓煉油廠的購油成本能見度提高,其次須評估重新設立油價評議委員會機制的必要性,透過公權力阻止煉油廠漫無邊際的漲價。

不要奢談油品自由化,台灣根本就是寡佔市場,煉油廠若無制約,民眾荷包就要縮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