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志工醫生-陳志福 非洲行醫 13年如一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訊】自由時報 ◎記者王平宇

陳志福,一位在非洲行醫十三年的台灣醫生,在他身上,累積了無數異鄉行醫的溫馨故事,更是台灣醫療援外整體思維與戰略的象徵;非洲病患口中的「阿福醫師」,其實就是台灣志工在友邦服務奉獻,最感人,也最成功的實例。

連加恩奉獻行醫的故事廣獲社會回響,但卻少有人知道,當連加恩在布吉納法索一籌莫展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陳志福商量,也聽了陳志福的勸告,才決定退伍後在布國多留一年;阿扁總統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推出抗虐計畫,一舉打響台灣「蚊子外交」名號,陳志福正是背後推手之一。

窮鄉義診病患 傷口滿是蛆

陳志福出身軍醫,卻被台灣外交部借調到非洲行醫,一待就是十三年,一半時光在已斷交的幾內亞比索,一半則奉獻給西非外海的美麗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陳志福回憶:「有一次我到一個窮鄉義診,打開一個外傷病患的傷口,上百條蛆立刻竄動湧現,讓人看得頭皮發麻。」他花了許久為病患清瘡、敷藥、包紮,病患也滿心感激,但身為醫師,他心中沒有絲毫滿足,只有更多的惆悵。

陳志福認為唯有從制度改革才能治本,才能讓援助發揮效果,基於這層體認,陳志福放棄駐外醫師每月超過二十萬的優渥薪水,選擇在國合會負責他最熟悉的非洲醫療團業務,領取三萬出頭的薪水也甘之如飴。

此外,鑒於國際潮流早就跳脫花大錢捐贈的方式,而注重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他也將一系列最新的國際援外概念引入台灣,比如「巴馬科制度」(Bamako System )、行動醫療團等。

「台灣援外醫療的品質,不是中國砸大錢就可輕易取代的,關鍵在醫事管理技術高明,並且扎根夠深。」陳志福說:「若將外交政治比為一棵大樹,那麼援外醫療就好比樹根,唯有不斷扎根, 地面大樹才能枝繁葉茂,也才能結出邦誼、尊重、信譽與人道等甜美果實。」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