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研院:2010年全球太陽光電供需結構趨平衡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二日電)工研院產經中心機電運輸組研究經理王柏元今天表示,全球太陽光電仍處於需求大於供給,且成本偏高,估計2010年全球太陽光電產業供需結構將趨於平衡,但隨後十年將進入產業結構調整期,過度投資的廠商將被淘汰;至於單一國家利用太陽光電,廠商最應該注意中國大陸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舉行「2006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今天議題為「太陽光電產業發展契機」;王柏元以「全球太陽光電產業前景探索」為題,發表上述分析預測。

王柏元表示,全球太陽光電產業發展主要國際廠商目前以垂直整合方式運作,以部份自給自足方式提昇競爭力;台灣太陽光電廠多為中型企業,以產業價值鏈來看,在下游應用系統部份,受限於國內市場有限,且終端系統出口性不高,因此,國內終端應用系統能量較為薄弱。

另外,他表示,在上游矽材料供應方面,受限於矽材料生產技術封閉、製程耗能及具危險性,使得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所需矽材皆仰賴進口,形成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鏈以太陽電池cell段為主力的獨特產業型態。

他說,世界各國都由政府政策支持太陽光電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和規格制訂,在已開發國家都基於環保和能源日竭等原因逐步改用太陽光電,而且還能將多餘電力賣回給電力公司,反而還有盈餘,德國就是最佳案例;但新興國家多利用太陽光電設備彌補電力不足缺陷。

王柏元指出,以單一國家來看,2005年中國大陸太陽光電發電量占全球3%,2010年可達4%,估計2025年時可達到23%。

他說,若從2005年到2025年全球各大國太陽光電發電量來看,中國大陸合計到86100百萬瓦,年複合成長率達33.4%,值得台灣光電廠商多注意。

他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結晶矽太陽電池仍是市場主流,根據調查,2004年結晶矽太陽電池占93%,薄膜矽太陽電池僅占1.7%,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佔1.3%,預估2010年結晶矽太陽電池衰退僅占50%,薄膜矽太陽電池增長到30%,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亦占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