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藥價黑洞/幕後透視:藥品差價歸公 此其時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特稿

韓國早年推動醫藥分業時,曾引發醫師集體罷診,造成部分患者死亡,醫師公會理事長甚至因此遭訴,當時力爭調劑權的韓國醫師坦言,「藥品占利潤三成」,不可能輕易釋出。

台灣一年三百億的藥價差,對於淨利不及六%的醫院來說,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利潤來源。因此,即使健保局多次藥價調查,醫院仍然利用與藥商聯合作帳方式,捍衛巨額藥價差。

問題是,就如同檢察官所提出的疑問,「醫院與藥商之間的折讓,打開電腦就看得到!」這麼多年來,難道健保局真的看不出來?

真相是,健保局早已認定禁止合法賺取藥價差,並不等於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藥;更何況法律明文規定健保局只要依據藥價基準給付,無涉各院購藥成本;因此早年財務無虞的年代,健保局抱持著與醫院相安無事的心態,坐視藥價差存在。

健保局如今若要一次砍足藥價差,自然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龐大外力「關注」;也因此,雖然健保局口口聲聲強調藥品差價不能全數落入醫院口袋,應該「部份歸公」,但喊了兩、三年,相關法案始終只聞樓梯響。

這多年沉痾,在檢調強力衝撞制度下,終於有了轉機。因為,與其讓健保制度繼續以扭曲不健全的方式存在,不如痛定思痛,重新審視支付標準,把應該給的醫療給付重新核定給醫院,不應該給的巨額價差,一次收回。畢竟只有忍痛切掉腐肉,健保才有機會健全重生。

新聞辭典/折讓

新藥的研發中,最大的成本在於研發費,新藥的定價高,但藥材本身成本反而不高。

因此,各公立醫院同意將新藥列為用藥,都會儘量要求藥商給予折讓,藥商會考量市場大小處理,以免影響利潤。

醫院要藥商給折讓,在醫界早為公開的事實,藥商因為醫院進藥量大,為了留住客戶,通常會給予較大的折讓。

目前藥商折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多給藥,一種是退錢,例如醫院採購一百箱的某藥品,藥商送來一百四十箱,這是一種折讓,也有採購一百箱後,藥商只收六十箱的錢,這也是折讓。(記者楊政郡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