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轉型 營利大於教育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訊】(據中廣新聞陳映竹報導)傳統的博物館身兼典藏與保存文物的功能,但在工商抬頭的今天,這樣的經營模式,恐怕不再符合時代潮流,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主席大衛佛萊明就坦承,博物館無法像過去單靠展示就能生存,必須與政治、經濟相互配合才能順利營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博物館館長的任命考量,不再以是否能達到教育推廣為優先,而是以是否能清楚定位博物館的經營方向為第一考量。

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就積極地在往這個潮流邁進,院長林曼麗上任後,故宮開始拓展藝術授權相關領域的業務,故宮超過65萬件質量兼備的館藏品,讓它晉身為全球五大博物館,但過去不愁經費來源再加上行銷觀念不足,使故宮與大都會博物館營業額差距43.4億新台幣,相差33倍之多。林曼麗積極地發展商品授權,以帶來的業外收入,經由授權後衍生出商品,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引發觀光客的消費慾望。目前故宮一年的品牌授權營收約為兩億元,林曼麗有信心將來的營收能衝破二十億。(t)

在故宮引進企業化管理的同時,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所教授徐純就認為,雖然引進工商管理是全球趨勢,但博物館終究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必須保留資源共享、集思廣益的本質。(t)

藝術產業化有助於讓精緻文化橫跨到通俗文化,讓僵滯的文化產生流動性,更貼近普羅大眾。然而,工商掛帥的今日,「商業推廣」如何與「資源共享」取得平衡,將是博物館決策者一大考驗。

相關新聞
導覽黃金博物園區 小小志工秀專業
林曼麗以台灣故宮創新價值 分享博物館管理經驗
數位台灣成果展 從e化推向u化
博物館:社會志業 文物收藏共享文化精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