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开放外资 民众专家各表看法

【大纪元12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综合报导)中国银行业自12月11日起正式全面对外开放,参加问卷调查的85.2%中国民众表示,关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人民币业务的消息。另外,民众也发表看法,如果有一百万要存银行,会选择中资或外资。专家则认为,开放外资在短期内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应不大。

这项调查是中国青年报透过北京华通明略资讯咨询公司题客网执行,有3384人参加。调查显示,人们对外资银行的各种印象中,排第一位的是“服务水准更高”,占66.7%。当被问到“您觉得目前中资银行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排第一位的是“提高服务水准”,占83.7%,其次是“降低收费”,占68.1%。

调查也显示,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仍愿意选择国内银行的占72.7%──国内银行的网点优势和本地优势,外资银行在短期内无法比拟。而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占10.8%,有16.4%的人还在观望,表示“说不好”。

若有一百万要存银行 外资中资你选谁

按照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署的协议,中国于12月11日全面开放银行业。银监会近日为此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与《实施细则》,最快明年1月,中国境内公民就可以到外资银行分行存款了;不过,只限于每笔100万元以上的存款。

每日经济新闻于是征询民众的意见,假设手头有一百万元现金,会继续留在中资银行,还是马上转到外资银行?正反两的的看法都有,选择中资的认为:

沈懿波表示,会选择中国的银行,毕竟对外国银行还不太了解。中国的银行较熟悉,网点也多,操作起来较方便。况且国内的四大银行感觉还是比较保险的。

认为会选择外资的意见则是,常小宇说:“不想让自己的血汗钱在中资银行手里给玩没了。近年来不断爆出中资银行高管的贪污、职务侵占、违规贷款等案例,我对中资银行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表示怀疑。”

颜先生表示:“目前中资银行的问题较多,坏帐多、服务差,出了事情最后还得由国家出钱来摆平。我坚信,一旦100万元的限制取消,将对中资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

李俊认为:“高端个人客户流失转移到外资银行的趋势是可以预言的,不过,好在100万元距离老百姓还很遥远。融资后现金充裕的中资银行能在积累经验后迎头赶上,毕竟他们有网点和文化习惯优势。”

由历史经验看开放外资银行

来自银监会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仅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Moody’s)日前发布报告称,因为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依然较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虽然外资银行将会扩大在中国的经营,其竞争至少在短期内仍将较为有限,但中国国内银行的变化步伐需要谨慎对待。

华尔街日报12月9日报导,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教授Michael Pettis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尽管他们整体资本基础更强、服务更好。“在俄罗斯、巴西、美国等国家,市场开放并未导致大批客户从本地银行流向外资银行。”

受制度限制 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低

经济参考报报导,荷兰银行大中华区主席邱致中说,外资银行覆盖的网络远远不及中资银行,网点分布范围也远远不及中资银行。中国居民对于外资银行的信任程度也不如对中资银行的高,总的来说,中资银行还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12月11日起施行三个月,现有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在获得银监会相关批准后,即可经营对中国境内公民人民币业务。对大多数人来说,享受外资银行的存款服务可能最快还要等到明年4月。

中国青年报报导,一些外资银行的专业人士分析说,过去五年的过渡期受制度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仅是试水,明年外资银行才开始真正“亮剑”,而竞争的焦点将是人民币零售业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自由化之路还很长
梁京:狼真的来了吗?
越南将入WTO效应/儒鸿、聚阳 可望衣锦还乡
中国鼓励外资银行进军中西部和东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