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回顧與展望系列報導

席哈克時代告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特稿)在當今國際形勢下,法國總統席哈克二零零三年毅然反對國際社會聯合武力進駐伊拉克,為法國豎立與美國相抗衡的形象,席哈克也成了鼓吹多極強權的主力人士之一。

二零零五年是席哈克慘澹的一年,他被迫面對國內歐憲公投失敗的結果,在國內外備受壓力,身為歐洲聯盟創始會員國的國家元首,法國且是推動歐盟工程的主要力量,卻對歐盟新工程開了一個大玩笑,成為第一個以公投方式反對歐盟憲章的國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各國爭辦二零一二年奧運主辦權,國家元首、政府領袖盡出加入遊說,席哈克也到國際奧會投票地新加坡,象徵性為巴黎申奧加油拉票,結果巴黎市團隊鎩羽而歸,至此,席哈克這張牌似乎成了失敗的代稱,政治觀察家預言席哈克影響力式微。

九月,即將滿七十三歲的席哈克發生輕度中風,他的健康情況成為眾人關心焦點,此時,輿論開始倒數席哈克本屆總統任期剩餘時間,執政黨內政治紅人此時也紛紛爭勢,席哈克的影響力大為削減。

二零零六年春天,法國籠罩在學生抗議首次聘僱合約風潮中,大學生聯合中學生連續罷課、遊行,在工會加入響應後,勢力蔓延擴大,民眾對政府單方堅持並且消極處理方式不滿。

總理德維勒班自二零零五年六月上任來,民調聲望逐步上升,但是推行首次聘僱合約不重視與勞工工會、老闆公會諮詢,以及面對反對聲浪的因應處理方式,讓民眾難接受,並對政府效率造成負面打擊。

德維勒班強行在國會推行過關包含首次聘僱合約的法令,反對民眾爭取法治程序最後一道關卡,期待總統不要簽署實施此法令,平息社會連月紛爭。

席哈克此時卻選擇保帥,又為反應民意,他在簽署公布實施此法令的同時,要求政府對受爭議點進行修改。席哈克此時創下一特例,要求不要執行由他簽署公布的法令,再以新法令蓋過已公布的法令。

一般認為,席哈克為首次聘僱合約新法令做出如此不尋常的決定,主要是在保護自己的愛將德維勒班。德維勒班二零零三年任外交部長,他當時代表法國在聯合國會議上發言,反對出兵伊拉克,展現大國風範,為他贏得無數讚美。

如果德維勒班極力推動的新法令遭總統抽回,以政治責任言,他可能得請辭總理職位。席哈克眼見黨內非他心腹的沙柯吉當選黨主席,並已顯露野心,有意競爭參選總統,席哈克將籌碼放在德維勒班身上,有意推舉他與沙柯吉較量。席哈克此時形象,似乎已落居第二線政治人物。

一波稍平一波又起,緊接發生的清流案,引發清流銀行涉及軍售佣金的密告查案過程,德維勒班疑似利用職權打擊潛在對手沙柯吉,兩人之間原來隱諱不宣的瑜亮情節,一時間成為一齣刀來劍去的政治連續劇。

一份在六月間公布的民調指出,七成民眾對總統席哈克表示不滿或極度不滿,破新低紀錄。專家分析指出,席哈克在首次聘僱合約爭議時,支持並留下總理德維勒班,違背多數民意。隨後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以總統特權赦免一名道德遭疑的前運動國手,令民眾懷疑公平性。

加上清流案暴露執政黨政爭,民眾質疑席哈克沒有適時介入,避免事件擴大造成的傷害。連串事件累積,讓人感受到席哈克總統任期「進入尾聲」。

今年夏天以色列攻擊黎巴嫩南部真主黨巢穴引紛爭,席哈克有意展現法國外交手腕實力,在戰爭爆發開端即派遣外交部長、總理到貝魯特,表達對黎巴嫩政府的支持,並希望從中擔任調停的和平角色。

席哈克多次呼籲各方談判停火協議,但沒有獲得美國支持而無法儘速進展。最終由美法共同提出的聯合國決議案,也經過再三妥協折衝才通過。席哈克在黎巴嫩戰事上,盡力要發揮國際正義,無奈國際現實情勢較強,沒有任何政治手段足以阻止黎巴嫩面對月餘戰火,國家建設大幅遭破壞。

席哈克二零零二年當選連任時,誓言著手進行的國內三大工程為:道路安全、改善殘障人士生活和對抗癌症。道路安全目標訂每年因交通安全事故喪生的人數要降至五千人以下,政府多項相關措施已提高道路駕駛安全。二零零五年通過立法協助殘障人士,另外,國家癌症研究院也已成立運作。

然而席哈克這二年來的弱勢領導,使執政黨內部陷入多方勢力競爭的情勢,有意在明年競選總統的人也都提前造勢,期待佔居有利攻勢。自一九九五年上任總統的席哈克則不急著宣布不參選,他不急著檢視十多年來的成績單,願意相信歷史會公平對待他。

相關新聞
席哈克抵北京 「經貿與外交」是本次出訪主軸
法國:中國拉攏非洲國家時應守國際行規
聯國秘書長上任前大考驗… 潘基文通過法語口試
法第一夫人暗示 席哈克仍可能爭取第三任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