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優才來港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2月9日訊】(BBC特約記者 舒非香港報導) 香港政府今年八月份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到11月初已經收到479份申請。

而港府首先批准了83位優才來港居住,其中10名申請者有「傑出成就」,他們是鋼琴家以及奧運、亞運和全運會的金牌得主。

政府沒有透露批准的「優才」名單,並且強調審批時委員並不知道申請者的姓名,只是公平客觀地考慮申請人的背境和專業才能,給予評分,以此決定他們是否香港需要的人才。

雖然不公佈名單,但是神通廣大的香港傳媒,已經找到了有名的「申請者」,還作了訪問。

眾「優才」裡面,出盡風頭的自然是當今中國最出色的兩位「鋼琴王子」:李雲迪和郎朗。兩位鋼琴家,都只有24歲(同生於1982年,一位生於瀋陽,另一位是重慶),卻已蜚聲國際。

他們都曾經在國際鋼琴大賽中得過金獎,獲得國際樂壇的肯定,目前一面跟外國大師學習,一面穿梭世界各地演奏。

兩個人在當今古典樂壇都炙手可熱,前程似錦,惟一不同的只是兩位的演奏風格、個人氣質和擅長的曲目大不一樣。因此各有各的「粉絲」和知音。

郎朗已經趕在11月27日正式成為首位移民香港的「優才」,他表示能成為首位「優才」,非常興奮,還孩子氣地說要去迪斯尼玩。

而較早前李雲迪接受採訪,記者問到移民香港的理由,他說很喜歡香港,是因為「香港充滿活力」,又是「美食天堂」。

這兩點倒是講到位了──充滿活力大概表現在幾方面:一是香港實在熱鬧,這是個不愁寂寞的城市,也是夜生活很多的城市。這裡新聞多信息發達,發生什麼事,很快就路人皆知。

外人來港,感覺上這個城市或許文化氣息不濃,閱讀風氣不盛,人人努力賺錢,你可以說她太市儈缺乏理想,但絕對不會暮氣沉沉一潭死水。

至於「美食」,那的確是香港的傳統。粵人本來就講究美食,不然的話粵菜怎麼會享有盛名。

香港這數十年來,經濟發展得好,有了錢,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都上酒樓飯館,越上得多這個行業就越加壯大,形成規模不小的飲食行業。

然後又發展各地的菜式,如滬菜、京菜、川菜等。我就見過四川來的人說港式川菜比當地還好吃,北京來的人也這麼說,說明香港廚師用心改良,使外地菜更加精細和適合本地口味。

兩位頂尖華人鋼琴家用腳投票,申請移民香港,可以說明香港在全球人才競爭方面的優勢。

香港奉行低稅制,匯聚全球精緻商品,資金和人員出入自由。這些條件對高收入人士極有吸引力。 香港特區護照可以通行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航班也方便。

而香港的言論自由遠勝內地,政經及娛樂信息發達流通,對於時刻要知世界大事的精英來說,這份優勢必不可少。

當然,香港也有她無法改變的局限──假如你是別的學科的”優才”:比如計算機的、法律的或物理化學方面的,香港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也沒有條件進行研究。

香港還有一個弊病:島國心態、排外心理。日前聽電台訪問節目,十之七八的聽眾說「優才」來港對香港沒實質性的好處。

怎麼會呢?李雲迪已經公開表示要定期幫助一些有音樂才能、有天賦的香港小朋友,為香港培養有國際水平的音樂人才。而朗朗則會在香港演藝學院授課。

香港人,你怎能如此短視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觀察:唐財爺也玩銷售稅游戲
香港觀察:再見藍天白雲
香港觀察:香港小男人
香港優才計劃吸引中國奧運獎牌得主申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