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情緣七十載—張光賓

新唐人藝海漫游(一百壹十四)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訊】有人說藝術家要活得老,積累人生的閱歷越丰富,就越能創作出精華的作品,因為藝術的創作是心靈的呈現,所以很多藝術家到了晚年的時候,才會達到藝術的顛峰。張光賓老師今年九十一歲了,身體非常的硬朗,記憶力非常的好,每天書畫不斷,每天甚至還要背臨怀素自敘帖。在台灣新聞報尚洁梅主任的眼里,光老他是一個道德非常崇高,身段又非常低調的一位長者。他常常把他的書畫捐助出來,讓年輕的書畫家能夠去把張光賓的畫賣掉了做成基金。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在早期,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官方的正式文件都是用毛筆正楷書寫,寫得一手好字的張光賓,被延攬進入軍中而成為幕僚人員,退休后,轉而到故宮工作。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任職十九年間,張光賓飽覽故宮書畫史料与珍貴名跡,對他往后的創作和研究有莫大的助益,而且造就光老成為當代重要書畫藝術家以及元代書畫史家的權威。

光老的畫作,近看滿眼是密密麻麻的點,然而,站遠一點,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墨點之間呈現出壁壘分明的遠近層次;光老都是胸有成竹的在心中打稿,再畫出那些大山大水的畫面;然而這也歸功於他丰富的人生歷練及對自然、山水的觀察。

張光賓教授土生土長,生在華山下的秦岭,小時候就是開門見山,一開門就看到那個景象。不用憑空想像,張光賓教授師法古人,落實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雅趣,將柳宗元詩詞中的意境悠然重現;并且以點代皴、以焦墨渴筆的獨特創作法,畫出層層疊疊的幽遠畫境。

生性豪邁開朗的光老,在談笑之間緩緩的介紹自己的書畫,然而,在談到兩岸的書法發展時,卻勾起他無限的感慨。張光賓教授認為在台灣書法有基礎,大陸不行,文化大革命后老一輩的現在都沒有了,新一輩的沒基礎。共產党是把漢字整個打破,用羅馬拼音。它要所謂世界革命,把漢文拉丁化,因此,它搞簡體字。對大陸的文字,我們不能用繁、簡來對照,因為現在的文字不是繁、簡的問題,是正与簡的關系,我們用的是正體,是中文的正體,是漢文的正體。所以如何保持漢文的正體,它才能承傳我們的文化。

中國文字有五千年的歷史,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內涵和象徵意義;就因為這樣,一生揮毫不斷、為書法付出全部心力的光老,無法忍受中國文字遭受共產党破坏的事實。張光賓教授認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根本,在台灣,不在大陸;它為什麼要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人民」兩字,是毛澤東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是指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或知識階級,它都是共產党要打倒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無產階級工農民才是人民。張光賓教授提醒著海外的商人們,不要只看到商机大餅,卻忘了資產階級是共產党要打倒的對象。

張光賓教授不只是在書畫上的成就,并且通達於文化上的研究,他曾經編寫了一本上自商殷、下至民國,縱橫數千年的「中華書法史」,由此,可以了解到老教授淵博的學識。(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光賓鄭善禧書畫聯展明起亮相
【藝海漫遊】書畫情懷七十載 ── 書畫家張光賓
功夫·尋道——武術大師李有甫的故事
【細語人生】見證大法的神奇(1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