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淵點評】老麼:當「團團」「圓圓」遇上《冰點》

朱學淵供稿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學淵評:李大釗是舍性命求自由的共產黨,與貪財專制的共產黨,是此一時彼一時的人事了。今天《亞洲週刊》才說了胡錦濤對「六四」問題要「軟著陸」了,而中宣部卻對「冰點」要「硬上弓」。老麼兄可否指點迷津:中宣部與胡錦濤的關係是什麼?免得我們又要上「兩面派」的當了。

老麼:當「團團」「圓圓」遇上《冰點》

在國內,今天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我們中國人有」討喜」的習慣,逢年過節喜歡說好話,聽好話。這不,大陸將向臺灣贈送的一對大熊貓,通過中央電視臺新年聯歡晚會的觀眾投票,有了好聽的名字:「團團」「圓圓」。巧的是,去年六月連戰剛走,國內第一次為大熊貓征名的時候,老麼的太太就在網上輸入了「團團」「圓圓」四個字。如今看來,可謂是眾望所歸。在「團團」「圓圓」即將跨過海峽,到寶島定居的時候,有些人卻居心叵測地稱之為「統戰貓」。島內知名文人龍應台女士,最近給胡哥寫了封信,「作為一個臺灣人,我實在不在乎團團和圓圓來不來臺北,雖然熊貓可愛得令人融化。但是我這樣的臺灣人可真在乎《冰點》的安危」。

那麼《冰點》究竟是蝦米東西,竟讓自稱「對中國大陸有著深切厚重的情感」的龍女士如此在乎呢?

這個《冰點》,原是中國青年報的一個副刊,曾經發表過龍女士的大作,《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如今據說被封了。封了就封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按照某位自稱知道「真相」的網友的說法,「《中國青年報》自己有自己的定位,是給青年人看的報紙;《冰點》其實也有自己的定位,至少算得上新聞性週刊吧,早年的冰點報導大多數都是新聞事件的深入報導,現在卻經常把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的文章拿過來就發,用意何在?」

更有人揭發,《冰點》之所以被封,是因為刊登了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按照某些人的觀點,此文「極力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罪行翻案,嚴重違背歷史事實,嚴重違背新聞宣傳紀律,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嚴重損害中國青年報的形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更讓某些人無法接受的是,此文說中國學生」吃狼奶長大」,受到不正確的意識形態毒害,這就感覺觸及了「底線」。

說來有趣,袁偉時的這篇文章早在二○○四年就在網上出現了,老麼當時看了就表示不能完全苟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圓明園的遺址放在那兒,作為中國人,都是應該譴責的。這就象,無論白人認為印第安人多麼「野蠻」多麼「不文明」多麼「不講道理」,白人作為外來者,屠殺印第安人都是錯的!無論德國人認為猶太人多麼小氣多麼貪財多麼討人厭,希特勒的種族屠殺都是不可原諒的。

按照許多網友的說法,袁的這篇文章早在網上被批的「體無完膚」了。

話又說回來,袁文還是有一定價值的。袁偉時寫道:「即使義和團真的立下了‘扶清滅洋’的偉大功勳,也不能回避它的這些反文明、反人類的錯誤,何況正是這些罪惡行徑給國家和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史實,也是中國人不能忘記的國恥,而我們的少年兒童必讀的教科書卻偏偏閉口不談。」袁偉時是要中國人培養科學的歷史觀,從人性的角度檢討歷史,而不只是從民族的角度。

只是因為如此,老麼對袁文的態度,可以借用一句名言,「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李大釗一九一九年在《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一文中寫到,「思想本身沒有絲毫危險的性質,只有愚暗與虛偽是頂危險的東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頂危險的行為。…無論什麼思想言論,只要能夠容他的真實沒有矯揉造作的儘量髮露出來,都是于人生有益,絕無一點害處。」

按照李大釗的說法,沒有什麼所謂的「危險思想」,無論什麼思想言論,只要是發自真心,都是有益的。有句俗語,「真金不怕火煉」;還有句話,「真理越辯越明」;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只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自然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危險言論」又有什麼危險呢?

按照某些人的觀點,《中國青年報》是給中國青年看的報紙,因此袁偉時的文章,不合適發表,因為會傷害中國人的感情。這種觀點顯然是片面的,姑且不說袁偉時的文章給人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思考,早在網上激起了正方反方激烈的辯論,開闊了中國青年的視野。就說中國人的感情,難道真的這麼脆弱,連一篇異己的文章都不能容忍?這樣容易受傷的中國青年,又如何能夠屹立於21世紀的民族之林?

老麼在二○○二年曾經寫過,「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數中國線民「知己」而不「知彼」,能夠看到中國的光明面卻看不到中國的陰暗面;知道中國的優點而不明晰中國的缺點;聽得見阿諛奉承之詞,而聽不進當頭棒喝之聲」「中國如果有六千萬線民,那就應該有六千萬網警!中國這麼大,中國敵人這麼多,我們不能指望區區三萬名網警就可以抵擋「反華勢力」的「瘋狂進攻」。中國必須使用「人民戰爭」!讓每一位線民都成為網警,讓每一位線民都有鑒別過濾、判斷是非曲折的能力!」

也就是說,中國青年,應該是成熟的,自信的,面向世界的,耳聽八方的。《冰點》的文章,無論是龍應台的《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袁偉時的《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還是胡啟立的《我心中的耀邦》,都文實並翔,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的文章,這樣的報刊,難道不正是中國青年所需要看到的嗎?畢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中國文化的空前繁榮;中國文化的空前繁榮,首先是中國青年的思想自由。

許多人都說了,和諧和諧,「和」字,左面「禾」,表示莊稼;右邊「口」,表示嘴巴;就是說,人人要有飯吃;「諧」字,右「皆」左「言」,「皆言」,也就是,人人要能說話。

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說話,不像是什麼高不可及的目標。但既然我們還在「構建和諧社會」,那就表示現在還不能夠「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說話」,那就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裏繼續「構建」吧,為了「團團圓圓」,為了《冰點》,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2/1/2006 2:39)

來源: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朱學淵:凝聚一盤散沙的新義和團運動
朱學淵:讀《解放日報》評論員文章後的憂慮
朱學淵:評馬英九說「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
按語簡評冼岩《認識中國的方法論──兼答朱學淵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