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關子嶺 大紅紋鳳蝶銳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南縣報導〕關子嶺山區蝴蝶季開始,最具代表性的大紅紋鳳蝶數量卻銳減,保育人士認與近年來棲地環境遭工程等人為破壞有關。

近來前往關子嶺山區旅遊的民眾發現到處有蝴蝶飛舞,且不乏平地罕見的蝴蝶,唯獨遍尋不著大紅紋鳳蝶。

觀察關子嶺山區生態快十年的國小教師李榮宗表示,過去幾年在大凍山區可以輕易見到大批大紅紋鳳蝶,由於大紅紋生性怕熱,冬天在平地也可發現,夏天時則會從平地飛往山區「避暑」,因此縣內海拔最高的大凍山區,大紅紋數量在南部地區應是數一數二。他說,大紅紋鳳蝶翅膀底色為黑色,下翅具白色大斑紋和許多小紅斑,尾突上有一枚紅斑,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由於顏色相當鮮豔,且特別偏愛野花,飛舞的姿勢相當優雅。

寄生蜂防治 危害棲地

李榮宗指出,大紅紋鳳蝶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與農政單位研究以寄生蜂防治病蟲害有關,導致大量大紅紋鳳蝶蛹遭寄生蜂危害。此外,關子嶺山區棲地環境遭到破壞也是主因,工程等建設勢必影響了大紅紋鳳蝶的食源馬兜鈴草生長,也危害了蝶蛹棲地。

不當工程 也破壞環境

不當工程的案例不少,眼前就有新年前趕工完成的登山步道改善工程。林務局從去年3月開始進行這項工程,興建觀景休憩涼亭、施設擋土牆等設施,施工以來,怪手、工程車陸續上山,原本崎嶇不平山路被輾平,但經過多次豪大雨沖刷,登山步道土石嚴重流失,尚未完工的擋土牆也被壓垮。

山友認為,該工程未採用生態工法,也無法兼顧與當地自然景觀的協調性,沿途的水泥擋土牆讓山友直呼:「看了會昏倒!」

有山友建議,工程既成事實,或可發起以彩繪等方式進行改善,結合關子嶺的人文自然特色,活化死灰色的擋土牆與登山步道。

挽救蝶影 把大凍山當博物館

〔記者王涵平/南縣報導〕大凍山區的大紅紋鳳蝶數量銳減,對於生態是一警訊,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林信誼建議成立以社區居民為主的在地組織,加上外界專業協助,來挽救大凍山的危機。

關子嶺風景區面臨溫泉源探勘遲無進展的瓶頸,溫泉業發展潛藏危機,而隨著登山遊客日增,生態旅遊可成為另一發展特色,但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大紅紋鳳蝶數量銳減,凸顯工程等人為破壞,對於發展生態旅遊的潛在阻力。

林信誼曾經帶著影像研究所、博物館研究所的學生前往大凍山山區上課,講述動態博物館概念,從自然生態的保護、提供研究人員研究資源與機會、設置導覽教學空間,將大凍山當成一座動態博物館經營管理。

他認為,只要社區居民自發性組織起來,加上專業和公部門的協助,以博物館概念經營大凍山並非難事,大凍山也才有真正的春天。

大紅紋鳳蝶

鳳蝶科

特徵︰展翅寬長達八到九公分,上翅單黑色,下翅有紅色與白色斑紋,後翅尾突起部分有明顯大型紅色斑點。飛行速度緩慢,舞姿優雅。

分布區域︰平地至中海拔山區。

食源︰馬兜鈴科的戟葉馬兜鈴、瓜葉馬兜鈴。因其體內積聚毒素「馬兜鈴酸」,鳥類等捕食性天敵對大紅紋鳳蝶敬而遠之。(記者王涵平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