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 民進黨為何要辯論中國政策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訊】陳水扁總統在元旦提出新的兩岸經貿政策「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又在黃曆新年表達,要認真考慮廢除國統綱領以及國統會的意願後,媒體近日報導,民進黨緊接著將於3月底召開有關中國政策的大辯論,這一連串的事件都使人懷疑,是否民進黨認為過去的中國政策有問題,所以需要大大的辯論一場。

事實上,民進黨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的目的,不是針對某一個領導者,而是國際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後,既有的分析架構與政策內容都有必要進行檢討,因此這個辯論的性質比較會是全方位的辯論,包括經貿、國家安全、社會、政治等面向,進行一個全面性的檢討與釐清。如果辯論的焦點只是針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是有關國統會、國統綱領是否廢除等問題,則這種辯論意義不大,也沒有舉辦的必要。

回顧兩岸交流的現實,在1991年成立的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由於過程並未依照適當的民主程序,因此,一直有「國統會是非法機構」的爭議。而國統會在1991年成立後,既無法防止1996年的台海危機,也沒有遏阻中對台灣在國際上的打壓,更沒有減緩2000年總統選舉時,中共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以中共發表的「對台政策白皮書」。中共在去年還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法律化。這些發展都表示,中國對台的武力恫嚇與打壓並沒有因為台灣保留國統綱領與國統會而改變。

至於兩岸交流模式,自從中共不再透過「海基會-海協會」模式進行事務性協商,同時海基會會長辜振甫,以及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先也於去年先後過世,兩岸交流的現況已經與90年代有所不同,面對這樣的新局勢,台灣不能再援用舊思維與舊架構來處理今天的問題。

民進黨曾在1998年舉辦過中國政策大辯論,建立了「強本漸進」的黨內共識。但時至今日,民進黨已經是執政黨,更是國會第一大黨,社會基礎與過去十分不同,因此如果民進黨還是沿用1998年的黨內辯論模式,沒有主動擴大社會的參與,包括社會弱勢者的參與,則這個辯論很可能會和社會脫節。這與民進黨作為代表與調和社會不同階層利益的身分是背道而馳的。當一個政黨在攸關全民利益以及黨的重大政策方向時,還是將重點集中在如何協調黨內不同派系的利益後,這個政黨必然會被台灣社會所淘汰。

對於中共領導者來說,民進黨舉辦中國政策辯論可以作為中國社會解決意見分歧的榜樣。民主社會不僅是數人頭算選票,也重視每一個人的意見以及討論的內容,這才是民主的真諦,只不過,這般的民主真諦對於一心想要打擊自由化的胡錦濤,大概是無法了解的。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7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 論中共的無可救藥
【台灣觀點】回頭看一場台灣的公民抗爭
【台灣觀點】布希說得對,中國應該做
【台灣觀點】民主政治競爭激情裡的言論自由原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