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鐵轉型再生 多年陳疾 藥方難立即奏效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二日電)近幾年台鐵大大小小事故不斷,民眾時有怨言,日前台鐵發生因管理及聯繫不當,撞斃五名台鐵資深員工,外界的觀感只有不可思議。政府這幾年投入新台幣上千億元,協助這家百年老店轉型再生,但包括學者及前台鐵主管都坦承,台鐵問題複雜,多年的陳疾,即使再好藥方也難立即奏效。

超過百年歷史的台鐵,到目前在台灣的交通運輸上仍扮演重要角色,不過,近幾年台鐵事故似乎特別多,民眾最常遇到的就是列車故障而誤點,外界責備後,也總會以台鐵設備老舊做合理解釋,卻也有幾件事故的確非常離譜,讓人不禁要問台鐵究竟怎麼回事?

這幾件離譜的事包括:二00一年七月,台鐵竹南至造橋間鐵軌發生挫屈卻未事先發現,造成列車嚴重出軌,四十多人受;二00五年十一月,一列故障的台鐵莒光號,反遭前來拖救的救援車輛因超速撞上;日前五名台鐵資深員工遭自強號撞斃,只因過度自信、未依規定填表、放置預警標示的疏失。

推動台鐵「轉型再生」一直是交通部近幾年的重要政策,光是軌道、車輛、號誌、車站設備更新,政府就規劃編列上千億元預算;另外,因應高鐵的競爭,政府也希望將台鐵轉型為都會型捷運。

一位前台鐵主管就說,台鐵比起以前進步許多,但台鐵的歷史太久了,很多設備不是一次就可更新,多數觀念也不易跟得上外界的要求,「轉型再生」的藥方有好多帖,但每一帖都不是可立即見效,很多台鐵人都會將外界給台鐵的建議,視為「隔靴搔癢」。

中華大學校長張家祝曾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督導過台鐵,他說,台鐵的問題非常複雜,改革遇到的阻力,主要是以往不合理的人事包袱,讓台鐵長期處在虧損嚴重狀態。

其次,是台鐵在中高階管理人才晉用上很脆弱,張家祝認為,台鐵一向較封閉,對接受外界新事務會有較大排斥心理,這些問題都不是讓台鐵員工多上幾堂維修及工安的課就能解決。

事實上,熟悉台鐵內部運作的人士都了解,要改善台鐵絕非短時間可以辦到,而張家祝的建議「台鐵可延攬外部人才,先從改善體質做起」,不妨一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