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油價隨市場機制波動 政府不干預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四日電)和鄰國馬來西亞、印尼擁有油價補貼政策比較,新加坡的油價波動完全根據自由市場機制,隨著國際油價和市場競爭等因素而波動,並未像台灣過去在油價是否要漲價時,把討論拉高到行政院的層次。

國際油價節節攀升,中油與台塑石化醞釀調漲油價以反映成本,行政院則授權經濟部及中油自行檢討,允許可採取浮動油價機制,不過卻引發一些不同意見。

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台灣一樣,為照顧用油者,油價並非依照國際市場行情而波動,政府常常介入干預,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甚至有政府補貼油價的政策,以抑制國內油價的飆漲。

但以新加坡的狀況來看,新加坡政府認為,有車人士代表的是富有階級,不會在乎油價的問題,而且政府也不適合把全民的納稅錢拿去補貼油價,這等於只補貼到擁車富有階級的人,對全民並不公平,因此對市場油價完全放任由市場的六家石油公司訂定,僅課以賦稅。

此外,這六家石油公司,除新加坡石油(SPC)有國家資金外,其餘包括艾克森美孚、殼牌(Shell)、埃索(ESSO)等都是跨國石油公司,因此在新加坡,幾乎看不到政府像部份東南亞國家一樣,有介入油價的情形。

新加坡的油價,主要是石油公司根據國際油價買入價格、政府課稅,還有競爭狀況而自行調整。

由於新加坡市場太小,競爭過於激烈,因此往往國際原油價格攀高,有些石油公司也不一定會漲價,有的甚至還推出促銷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加油。

不過,整體來說,新加坡的油價仍高於鄰國馬來西亞兩倍左右,因此才經常有新加坡人開著車到馬來西亞新山加油,新加坡為防止這種情形,因而在星馬邊界的關卡上,抽查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車輛的油量。

馬來西亞政府日前宣佈減少燃油補貼,導致汽油與柴油零售價格攀升,但仍比新加坡和泰國便宜。

因此,為避免原本用來照顧本國國民的燃油補貼政策,遭外國人享用,馬國決定向從新加坡和泰國入境的汽車徵收燃油附加費,每輛約徵收五點五美元左右,這也導致到馬國加油的新加坡車輛減少。

相關新聞
澳洲稅收與生產總值比率列經合國家第八
倫敦油價再創新高 達69.71美元
委國掌控外資採油 推升油價
潘文炎上任 油價最快明天漲兩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