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油價長痛?短痛? 不容閃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歐祥義/特稿

油價上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調整步調究竟是要一次調足的「斬立決」,還是近乎「凌遲」般分批上漲,對蘇內閣的政治智慧是一大考驗。

新上任的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在沈潛兩年後復出,對油價自有一番不同中油現有官僚作法的新思維,在無法避免漲油價的大前提下,他主張參考鄰國油價,採取一次漲足的作法,好處是既可消除民眾對物價的預期心理,也可解決國庫補貼油價的不合理現象。

一次漲2塊半的幅度實在太大,民眾與社會反彈勢所難免,還有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才是財經首長最憂心的。

根據主計處估算,全年油價每上漲10%,經濟成長率會減少0.25%至0.35%,消費者物價指數會上揚0.2,油價漲跌是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漲幅多寡容不得絲毫閃失,每1元1角都要計較,中油油價每漲1元,全年營收可增加1百億元。

國內油價最近一次調整是在今年2月,每公升漲1元,財經首長在「穩定物價」優先的大原則下,較傾向採取分段溫和上漲方式,避免引發骨牌式的物價波動及招致社會太大反彈,同時也可收「且戰且走」好處,如果原油價格下跌,國內油價的波動不致起伏過劇。

其實首長與一般民眾最擔心的,是油價漲幅多寡的合理性,中油的認知與社會的期待是否會有落差,油價漲跌慣常與中油同步的台塑石化,94年的稅後盈餘是5百72億元,獲利規模高居傳統產業之冠,每股獲利高達7元,台塑的管理與效率固然優於其他企業,但每股七元的高獲利,相對國內油價的合理性,是否也有必須檢討的空間?

油價調整要長痛還是短痛?要穩定物價還是保全國庫財政收支?在原油處於相對高檔且難以預測走勢的情況下,這已是學術理論無法解決的施政難題,閣員諸公得好好動動腦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