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毛巾特別防衛 傳產指標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專題報導)台灣自從2002年2月15日開放中國毛巾進口以來,國內毛巾業者就受到不小的衝擊,在生存已經面臨嚴峻考驗的困境下,業者只好提出對中國毛巾採取特別防衛措施的申請案,希望換取產業喘息的機會。

根據統計,台灣毛巾的原料棉紗進口量,從2001年的1萬6933噸,跌至2004年的6677噸,僅為2001年進口量的39%;而台灣毛巾營運家數,也從2001年的64家,下滑至2005年的30多家。台聯黨籍立委賴幸媛表示,2002年2月開放中國毛巾進口後,台灣的毛巾業無論是進口原料量、營運家數或從業員工數都顯著減少,可見2002年是影響台灣毛巾興衰的關鍵。

賴幸媛表示,除了毛巾外,包括家具、磁磚、陶瓷、化妝品、肥皂、襪子、大理石與針織毛衣等10餘種傳統產業也都因為生存陷入困境而向她陳情;她說,如果毛巾業的特別防衛措施成案,之後將有許多案例可以一一援例辦理,可說是為台灣築起一道產業經濟防火牆,也是重要的經濟「護根行動」,能夠協助更多台灣傳統產業。

4月7日第二次聽證會

今年3月2日召開首次毛巾產業損害聽證會後,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已做成產業損害認定,4月7日將會召開第2次聽證會,聽取各利害關係人對於救濟措施的意見;聽證會結束後,經貿委員會開會討論,會將救濟措施建議送交經濟部裁量,裁量結果最晚在4月17日前公布。

而在接下來的60天內,經濟部會與中國進行諮商;若未達成協議,我方雖然還是可以逕行採取降低配額或提高關稅等防衛措施,但中國也可能在防衛措施實施3年後對我國採取相對的貿易報復。

賴幸媛指出,中國毛巾進口額頂多1年新台幣1億元,她認為就算中國要採取相對措施報復,政府也不會無法負擔1億元,「為了拯救1個產業,付出1億算什麼?」

賴幸媛強調,中國銷往台灣的毛巾金額所佔比例很小,對中國根本不重要,世界貿易組織(WTO )也不太可能處理此案,中國之所以看重毛巾案,只是因為不想用「政府對政府」的方式和台灣談判罷了,因此台灣政府應該正面迎戰,為傳統產業爭取生存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