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發展生質能源 藍綠立委看法不同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怡君台北十八日電)立法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今天討論「生質能源」政策,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廖婉汝說,台灣地狹人稠,是否適合發展生質能源,尚須全盤考量,要解決能源危機,政府應先取締地下油品;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李俊毅則說,能源涉及國家與經濟安全,台灣發展生質能源必須跨越黨派、越快越好。

生質能源是指由生物產生有機物質,以動植物油或廢食用油脂製造出生質柴油,以取代柴油;以甘蔗、甘藷等含糖或澱粉成分高的作物,轉化為酒精來取代汽油,大量降低使用石化燃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顧問黃金山指出,再生能源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希望,生質能源是再生能源其中之一,各國都已經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台灣除太陽能之外,較有本錢發展的就是生質能源。

廖婉汝(屏東縣)說,目前生產生質能源的國家,如巴西及美國,都是大面積栽種,台灣這麼小的土地是否適合種植生質能源作物,政府在政策面上尚需全盤考量。

她表示,目前生質能源的價格高於石油,若農委會一味鼓勵農民種植生質能源,屆時無法順利銷售,最後只能靠政府收購。政府不能為了輔導農民轉作,卻製造出更大的問題。

不過,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田秋堇(不分區)說,一九九四年,法國就把一百五十萬公頃食用農場用地改種生質能源作物,能源危機已經威脅全球,台灣起步又比先進國家慢,補貼農民轉作是合情合理,也符合世界潮流。

台灣大學農藝系助理教授王裕文指出,若只考慮能源因素,絕對是進口符合成本效益,不過若考慮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台灣唯有透過種植生質能源作物,才達到二氧化碳減量,至於製造的生質能源只能看成是附加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