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適時伸援手.救救受虐兒專題

重視兒童人權 讓台灣成為兒童的天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台北三十一日電)台灣社會近來發生多起兒虐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震驚,檢討聲四起,但多為一日新聞,悲劇仍一再發生。中央通訊社「適時伸援手.救救受虐兒專題」,呼應專家學者的看法,保護兒童,人人有責,相關單位應加強重視兒童人權,讓被譽為「福爾摩莎」的台灣成為兒童的天堂。

根據內政部近五年的統計顯示,五歲以下兒童受虐案件有增加趨勢,零到二歲增加四成五,三到五歲增加二成三,由於這些孩童年紀少,往往出了家門送到醫療院所才被人發現受虐。

台灣小兒科醫學會有鑑於相關事件頻傳,透過工作手冊教導醫師明察秋毫,見義勇為。也就是說,辨識受虐兒,醫師有責任通報。

除此之外,社會學者也建議,治本之道應是加強教育社會大眾,宣導通報觀念。亦即除了自己不兒虐,看到兒虐事件發生,馬上通報。

不過,光是通報還不夠,社工人力不足,援救受虐兒童緩不濟急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鄭麗珍表示,對於兒童受虐、家庭暴力事件,應有三級預防的架構,從初級的宣導預防家庭孤立現象、次級的鄰里長及專業人士辨識、介入與通報、再到三級的家暴及兒保專業人員進行安全處遇計畫降低再度發生機率,終極目標是保障人身安全。 由內政部統計顯示,至今年第一季,各縣市受理通報的兒童少年保護案件高達九千八百餘人,但目前全國僅有一百八十五位相關社工,平均一人處理的個案量高達八十件,人力明顯不足,值得正視。

內政部次長顏萬進說,政府已盡量把可能虐兒的家庭發現出來,透過高風險家庭預防,加強事後輔導,讓後續虐待事件不要再發生,同時嚴懲施虐者,並期盼民眾見義勇為,踴躍向社會局或一一三專線舉報,讓公權力及早介入處理,防止憾事發生。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兒童越來越少,每個小孩都很重要,兒童人權不容忽視。因此,如何善待國家未來主人翁,讓兒虐事件逐年遞減,最後達到零個案的理想,應是身處民主社會國家你我最深切的期待,而這也是製作「適時伸援手.救救受虐兒專題」的初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