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慧劍法第二篇 伏魔十三式(6)-2

第六式:破鞭式——破偷天換日震山鞭

李後主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

三,歷史上的「中國」複雜表現狀態之辨析——統一、分治、失土、亡國等
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國」的發展此起彼伏、錯綜複雜、波瀾壯闊,其間演繹了太多的成敗興衰、聚散離合、變化無常的歷史悲喜劇,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迷團。「中國」,什麼時期起源?什麼時期成型?什麼時期是統一?什麼時期為分治?什麼時期被侵略被佔領處於丟失國土的狀態?什麼時期又算是亡國或半亡國狀態……等等一系列疑惑,一直是後世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顯然,僅僅基於史學的角度是無法把如此混亂的歷史片段整理成合理的歷史邏輯的,惟有以歷史哲學的高度先界定各個狀態的衡量標準和原則,才能以此標準和原則去考察歷史的現實狀況,從中得出我們所需要的歷史的真實邏輯。

首先,這裡有一個基礎的邏輯原則——系統層次法。

以往的大陸學界考察歷史中的「國家」狀態,從沒有以系統的角度用清晰的垂直層次關係來看待,而是把疆域、政權等分裂成獨立的因素各自考察,於是就得出一個結論:以18世紀中葉清朝所統治疆域為界線,凡是歷史中在這個領域活動的政權和民族都是「中國」的政權和「中國」的民族。這完全是從地理疆域角度來考察「中國」的,是在最膚淺的層次上研究問題,不但割裂了政治實體和統治疆域的統一體關係,而且拋棄了最核心最深層的文化因素,於是他們當然不知道最至關重要的中華亡國狀態是什麼,最後認賊作父的種種荒謬行經也因此可以想見了。

前文所述,現代意義的「國家」包含三層意義,地理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其實也指明了現代意義的「國家」是由從內到外的三個不同層次構成的,如:文化是精神層次的,居最內核;政治實體是制度層次的,處第二層;疆域是物質層次的,居最外層。我們一般觀察一個「國家」也是從外到內看到了這三個層次,如:先看到這個「國家」現實的可見的疆域,再瞭解到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再進一步才能思考到這個「國家」的核心精神即思想文化,這既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實踐規律,也說明了「國家」是由不可分割的一些要素所構成的完整社會系統。

可見,以系統層次法而言,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是由思想文化、政治實體和統治疆域等三要素組成的社會系統,此三要素從內到外緊密聯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整體。從精神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物質層面、是研究社會系統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則,是面對諸如「國家」這一類複雜社會系統時不可忽視的基本入手點,這是現代系統論的精髓思想,是作為人文社科學者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可惜當今大陸學界能懂得此道並自覺運用於學術研究的人少之又少,馬列主義毒害中華,當今大陸早已沒有真正的哲學學術及真正的哲學精神,以致社會歷史領域的學術糟粕可謂金玉滿堂、敗絮其內,思之不禁讓人神傷。)

同樣,我們研究「中國」也是從這三個層次來入手,研究歷史上的「中國」如何以道德修煉的精神內核,演化出制度層面的政治實體,再如何以政治實體統治勢力的延伸而形成現實的政治文化疆域?很顯然,三個層次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構成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種種複雜的表現狀態。要把這些錯綜複雜的不同歷史階段界定為邏輯清晰的不同「國家表現狀態」,惟有用系統的方法,以系統內要素的相干運動為考察對象,觀察系統的結構和整體功能的變化,以此變化(以一定的量來規定)的深淺、大小及對整個系統狀態的影響程度來標定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的不同表現狀態。

先確立幾條基本衡量準則,如下:
[註:以下「中國」一詞是指以炎黃文明為傳承,以華夏族成員為主體,而形成的政治實體與統治疆域相結合的社會系統,是三要素組成的整體,所以要始終以「系統中國觀」來理解,而不能看著「中國」兩字,腦子裡想的卻是疆域或別的什麼。]

1「中國」的立國之本——道德修煉文化——被毀滅,則「中國」處於亡國狀態;
2「中國」的政治實體被異族取代,疆域大部分被異族佔領,族人大多被異族統治,但「中國」的文化沒有被其毀滅,此時「中國」處於半亡國狀態;
3「中國」的政治實體部分被異族瓦解,疆域部分被異族佔領,族人部分被異族統治,此時「中國」處於失土狀態;
4「中國」的政治實體不只一個,這些分立的政治實體所分治著不同的疆域,則「中國」處於分治狀態;
5「中國」的政治實體只有一個,統治一定的疆域,則「中國」處於統一狀態;

以上五條邏輯原則所代表的五種狀態可以相互演化:如失土狀態由於異族的漢化而演變成分治狀態,分治狀態由於政治實體的合併而演變成統一狀態,同理統一狀態由於政治實體的分裂而演變成分治狀態,分治狀態或統一狀態由於異族的部分入侵而演變成失土狀態,失土狀態逐漸擴大而演變成半亡國狀態,半亡國狀態由於侵略者的漢化再演變成統一狀態,同樣半亡國狀態由於對文化的進一步毀滅而演變成全亡國狀態……等等。如此複雜的運動變化情況都需要我們基於嚴密邏輯、認真思考、在歷史階段上給予明確的標誌,但屆於歷史的實際太複雜,筆者在這裡也只能對其中的不同狀態大致作一粗淺的概括,暫不作詳細的考證,如下:(但歡迎有志者能基於以上的邏輯原則去考證研究,並對筆者的錯誤給予批評指正)

統一狀態:西周前期,秦,兩漢,西晉,隋,唐,明,清中期;
分治狀態:西周後期,東周,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兩宋;
失土狀態:東周,東晉五胡十六國,北宋前期,清後期,中華民國前期(大陸時期);
半亡國狀態:元時期,清初期,第二次衛國戰爭時期(該新名詞下文有解);
亡國狀態:中華民國後期(偽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時期)。

中國的歷史在周以前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本文只考察周及其以後的歷史狀況,但可以推測,五帝夏商時期與同處封建時期的周朝情況應該有類似。另一個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以下的講解只作邏輯線索的整理,而不作歷史階段的具體考證,對於比較明顯的只略作說明,對於爭議較大的或者很少有人說過的結論則稍作論證。

周時期:周時中國處於封建時期,現代意義的國家還沒有形成,但中國卻有其實際表現狀態。西周初期,周天子的權威可以號令天下時,中國是處於統一狀態(不能因為封建制下宗主國與諸侯國的鬆散地緣政治關係而否認這種政治實體的統一性,只是它的統一性比較脆弱而已),當諸侯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周天子的地位旁落時,中國便處於分治狀態。而後的東周既是西周分治狀態的延續,又在周邊異族入侵打擊下處於失土狀態(很多周分封下的「中國之邦國」被異族所滅),當然了與此同時一些勢力強大的正統「中國之邦國」也在向周邊拓展征服,這段時期的歷史異常複雜,直到秦一統天下,異族與我族的吞併衝突狀況才暫時告一段落。

秦時期:秦起源於異族,本不屬於「中國」,其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算是當時華夏族與周邊日益強大的非華夏民族之間衝突鬥爭的一個最終結果。秦統一後雖然發生過焚書坑儒這樣的毀滅傳統文化的罪惡,但由於其短命,對炎黃文明的破壞並不很嚴重,相反由於其控制了以炎黃文明為根基的龐大帝國,而不得不執行「中國化」的程序,更由於一系列經濟文化標準的統一,為真正的完全意義上的中國——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所以,還是可以把它看作是隨後漢帝國的前期階段,算它是中國的一個統一王朝。

兩漢時期: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外儒內道的立國之本完全繼承了黃帝時期傳承下來的先進文化,是一個標準的統一的中國。

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都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此時的中國處於分治狀態。

西晉時期:三國的三合一版本,標準的中國,短暫的統一時期。但隨後的內亂又導致異族入侵使中國處於失土狀態。

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內亂,晉室南遷,北方大部分落入異族之手,中國處於失土狀態。期間北方入侵胡人又不斷漢化,使中國向分治狀態演變,至北魏時期演變為清晰的南北分治狀態。
南北朝時期:北魏結束五胡十六國時代,統一北方,並實行徹底地漢化,使其國家系統完全地「中國化」,與東晉隨後的南朝呈南北對峙,使中國處於分治狀態。

隋唐時期:此兩朝的境況有如秦漢,是一個帝國的兩個階段。隋唐時期,中國的政治實體又合併為一,疆域控制了漢族居住區的大部分區域,並向外發展,但最偉大之處還在於這個時期使傳統文化的發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儒釋道三教交相輝映,使當時的中國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所以,唐朝是一個標準的統一狀態的中國。但末期藩鎮割據,又進入分治的準備狀態,為五代的到來拉開帷幕。

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政權都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是中國的又一個分治時期。

遼金西夏兩宋時期:北宋雖然統一了南方,控制的中國疆域也達到當時漢族的大部分區域,但由於強大的遼國的存在及隨後金的崛起始終不能算是中國的統一狀態。遼金的歷史可分為兩個階段,前階段可以算作是中國的失土狀態,後階段由於遼金的漢化而演變成分治狀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金此時已是中國的王朝),相當於將北方河山拱手相讓蒙古,此時中國又處於失土狀態;隨後蒙古入侵南宋約半個世紀更使中國處於嚴重失土狀態,最後蒙古佔領全國,滅掉了當時所有的中國政治實體,使中國處於半亡國狀態。

蒙元時期:中國的半亡國狀態。大蒙古帝國武力極盛一時,在當時一共建立了四個汗國,相當於四個邦國(蒙古實行封建制),分別為中亞的察克台汗國、波斯的伊兒汗國、俄羅斯金帳汗國及東方的元帝國(元帝國是從蒙古國中獨立出來的,不是蒙古國的正統)。大蒙古帝國在鐵木真時期是一個統一的帝國,後經窩闊台、貴由、蒙哥經營,尚能維繫統一局面,蒙哥戰死後,大蒙古國選舉阿里不哥為大可汗,忽必烈不服,便自立為帝,此後專門經營東方,創立元朝,蒙古國開始分裂,進入分治狀態,而對中國而言,則由失土狀態演變為半亡國狀態,全部區域淪落蒙古人手中。至此,華夏族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裡,在自己所居住的區域裡,沒有任何一個自己族人所建立的專門傳承自己文化的政治實體。

所以稱為半亡國狀態,原因如下:
其一,元帝國系外族入侵而建立的帝國,它的建立是以毀滅中國所有的政治實體並佔領華夏族所有的居住區為代價的;
其二,在制度層面上元帝國由於統治漢人的需要也實行一部分漢族制度,但始終沒有完全漢化,漢文明與遊牧文明始終沒能融合在一起,帝國始終維繫在一種侵略佔領狀態之中,其法統從來沒有被漢族人所完全接受;
其三,元朝統治期間,實行種族歧視政策,把國民分為四等,蒙古人為最上等,西域胡人為次等,漢人與南人則為次下等、最下等。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會有的現象,而只是在亡國時才會出現的情形;
其四,蒙古人不歧視我們的精神系統,儒釋道三教完整地保存下來,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沒有被消滅。
因此,蒙元時期為中國的半亡國狀態。

明時期:明朝「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使中國重新進入統一狀態。

清時期:清初期乃異族入侵,不但江山大部分淪陷,更在服飾儀表上強迫漢人滿族化,使中國處於半亡國狀態;入主中原後,康乾時期滿族開始全面漢化,漸漸與漢族融為一體,成為炎黃文明的繼承者,此時中國復興,進入統一狀態,清人的武功又盛,開拓邊疆,使中國的疆域達到了歷史上最廣闊的時期;清後期,西方文明開始侵入,掠奪佔領中國疆土,使中國進入失土狀態。

中華民國前期(大陸時期):軍閥時期既是分治狀態,也是失土狀態;國民政府時期內部政治實體統一,但由於清時期割讓了國土,中華民國不承認這些佔領的合法性,依然處於失土狀態;第一次衛國戰爭期間,由於日本入侵更處於嚴重失土狀態;第二次衛國戰爭(此新名詞下文有解)期間,中華民族全面潰敗,處於半亡國狀態。

中華民國後期(偽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時期):第二次衛國戰爭失敗,馬列民族取代了華夏民族,炎黃文明在大陸被徹底摧毀,僅在台灣留下火種被保存起來,中國處於真正的亡國狀態,中華民族進入歷史上最低落的時期。(下文詳解)。

小結:系統中國觀(兼論狹隘國家觀)
「系統中國觀」就是以系統層次法來研究「中國」,把「中國」作為一個思想文化、政治實體、統治疆域相統一的「活動社會系統」來看待,而不是把她分割為領土、主權、人口等等今人所理解的「狹隘國家觀」下的基本元素來對待。

「系統中國觀」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而「狹隘的國家觀」的核心因素是政治實體,並沒有強調文化的核心作用。所謂領土、主權、人口相結合不就是系統觀下的政治實體和統治疆域嗎?所以,缺少文化要素的狹隘國家觀總是喜歡標榜自己的「大一統」觀念及「民族平等」理論,甚至要突破歷史局限性,把文天祥、岳飛、史可法等抗擊外來侵略的楷模人物從民族英雄的牌位上取下來,看看吧,他們的「大一統」僅僅只是講政治實體的高度集權,他們的所謂「民族平等」實質是取消中華民族,推根及源不就是混淆了「失土」與「分治」、「半亡國」(或「亡國」)與「統一」等不同歷史狀態的清晰分野嗎?這恰恰是他們的國家觀中缺少了至為重要的文化因素而導致的!

如果不講文化的因素,只是以18世紀清的疆域界限為地理框架,認為凡是在這裡活動建立政權的就都是中國,那麼此中國的實質又指什麼呢?遠的不說,就以近代日本入侵為例,按照這種理論,那麼日本入侵也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日本人在中國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的政權了,中國人民抗日鬥爭豈不是純粹沒有必要了?中日戰爭的慘烈與明清、宋元之戰爭的慘烈又怎麼能相較得出高下呢?只是一個離我們近,一個離我們遠,一個用現代的技術手段,一個用古代的技術手段,但其「異族與本族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性質」之事實在歷史的當時又有什麼實質區別呢?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核心要素,也是一個現代意義國家的核心要素,惟有在文化的標準下,縱向的歷史與橫向的現實之間才能劃出清晰的經緯線,標明每個歷史事件實際所處的正確方位,讓我們後人研讀這幅史卷時才能頭腦清晰,不至於連自己的祖先也找不著了!

在「系統中國觀」下,我們不妨把「中國」看作是天地之間的一個靈性生命:她有著自己的大腦與思想,有著自己的系統與結構,展現著自己獨特的功能和效用,她在東亞地區左右上下不停地活動達5000年,她的身體在歷史中不斷改變形狀與大小,有時分化成數塊,有時又合成一體,有時擴大,有時又縮小,她的局部機體有可能遭受異質入侵,暫時遭到破壞,但她又會以內部最活性的抗體來修理和復原,在某些時期她也可能感染厲害的外物雜質,遭受重病,被異質雜物完全支配,但一段時間後其內部又生出活性元素或把外物排出體外,或者把它們全部改造,使之與己身融為一體,這都算是她生命的延續與發展的正常時期,偶爾的病苦也只是成長過程中的磨礪罷了。而一旦當她的大腦被清洗,被改造,被輸入了一種完全陌生的指令,使她展現出與五千年的歷史和傳統格格不入的變異行為和狀態,並且對從前的自己完全沒有記憶時,我們可以說,「中國」,已經不存在了,她已經被附體所主宰,成為附體生命的一部分!(20世紀後半葉的中國史正是這樣,下文再講。)

系統中國觀,正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華夏族的發展史及她與周邊地區非華夏族關係的演變史,中國的分治、統一、失土、亡國等歷史狀態幾乎都與周邊非華夏族的主動或被動的參與有莫大關係,內部政治力量的搏弈都是在特殊的外部環境影響下進行的。因此,「內與外」的區別,「夏與夷」的明辨,是我們面對自己的國史時始終應該恪守的文化疆界,維護國家利益最核心的就是維護我們一脈相傳的民族文化,她是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是5000年來我們屹立東方,不為外族壓迫所摧毀的民族意志的源泉。源泉不枯,中華民族永遠旺盛!

最後附一圖(圖3),簡單整理一下歷史上的中國之不同表現狀態的條件關係,前提是傳統文化未被毀滅的情況,如下:

(圖3)

四,「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狀態之辨析—— 「中國」的毀滅與亡國
20世紀的「五四時期」,是中國歷史的重大關頭。這個時期分別代表不同社會追求的東西方三種文化(詳解可參見伏魔十三式之五——破槍式)在中國的大地上風雲際會,正進入爭鋒較量的最緊要關頭。

19世紀中葉,西方利益原則文化強行登陸中國,以血與火的方式拉開了近代文化融合的序幕。古代由於地理環境所限制而不能完成的文化交流在技術條件取得重大突破的近代又啟動了它一貫的程序,東西方,人類歷史上獨立發展起來的兩大文明體繫在此刻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激烈碰撞,中華大地上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於此同時,在西方的大本營,一種變異了的西方文化開始悄然興起,號召以「無序鬥爭的利益獨享原則」取代「有序競爭的利益共享原則」的共產主義文化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三種文化的詳解可參見伏魔十三式之五——破槍式),並積極向東方傳播。到20世紀「五四」時期,三種文化在中國的影響呈現出這樣的暫時局面:中性的西方文化由於在利益方面沒有能即時滿足國人強國富民的迫切願望而開始遭到了懷疑;良性的中華道德修煉文化在西方利益原則的侵略下逐漸不能再約束國人,開始被一些充滿憤懣情緒的知識分子所全盤否定;而倡導暴力運動的馬列主義之惡性文化則被更為激進的部分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他們眼中「救亡圖存」的良藥,並被奉為圭臬。三種文化傾向就像是三種不同成分的反應物,一旦會聚在一起,必然會發生化合反應,導致新的化合物出現,馬列子孫——這個中國近代史上全新的民族——正是這種化合反應的新產物。

我們知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標記民族特性、維繫民族傳承的唯一要素。文化一旦改變了,這個民族也就改變了,文化一旦失傳了,這個民族也就消亡了。中華民族傳承了黃帝開創的道德修煉文化,所以才稱為炎黃子孫;同理,那些奉馬列為祖宗、傳承了馬列所開創的階級鬥爭文化(包含其一整套的哲學體系)的人,無論他血緣意義上的人種、政治意義上的國籍等非文化因素有多大的差異,在民族歸屬上都應屬於馬列族的族員。20世紀的一部中國歷史主要就是華夏族與馬列族、炎黃子孫與馬列子孫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史,期間發生了慘烈絕倫的兩次衛國戰爭。

20世紀30年代,中國在蔣介石先生的領導下,逐漸完成了國內的統一(失土狀況依存),開始進行國計民生的建設,三民主義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掃除了「五四」期間縈繞國人心頭的種種疑問和困惑,倡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運動的展開,更是重建「五四」後遭受嚴重破壞的儒學體系的重大舉措,這一切都表明,在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國正重新煥發生機,一個吸收了西方優秀文化並繼續保持自己優秀傳統的嶄新的中國眼看著就要成長起來、壯大起來。然而兩次衛國戰爭,卻使中華民族近代取得的這些成就幾乎毀失喪盡。

第一次衛國戰爭: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時間:1931~1945)
1931年9月18日,日本正式侵略中國,佔領了中國的東北。於此同時,馬列族也在中國的南方踴躍欲試,搶奪我大好河山,並於這一年的11月7日(蘇聯的國慶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全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繼續其「武裝保衛蘇聯」的路線,與日本人南北兩線夾擊我中華民族。中日戰爭從這一年開始,歷經14年,一直打到1945年二戰結束,期間中華民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國力幾乎消耗殆盡,這為隨後的馬列族顛覆我國提供了可趁之機。在這場戰爭中,馬列族利用我們的國難,打著抗戰的旗號,大肆侵佔我國國土(日本人占城市,馬列族占農村,共同蠶食中華民國),強制接收我基層政權(建立所謂的「解放區」,實則何曾從日本人手裡為我中華解放過一寸土地,只是和日本人配合著公開佔領的另一種淪陷區而已),控制日本佔領區內的中國農村民眾為其效力,這使得我們打完了第一次衛國戰爭,又面臨著第二次衛國戰爭,消除了日本人的威脅,又要面對更為難纏的馬列族的威脅。

第二次衛國戰爭:華夏族與馬列族之間的戰爭(時間:1927~1935,1945~1949)
為什麼叫第二次衛國戰爭?這是史學的新概念,本文建立的歷史哲學的主線就是以文化為基準的「夏夷之辨、內外之分」,惟有如此,歷史的真實脈絡才能被清晰地展現出來。發生在1945~1949年之間的那場戰爭,以往的歷史學家稱之為「內戰」或「國共戰爭」,筆者以為這些說法都有邏輯上的問題。其一,既然明瞭內外之分,馬列子孫非我族類,那麼這場戰爭就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維護民族主權和利益的外戰,和中日戰爭的性質相同,也和歷史上的宋元之戰、明清之戰的境況類似,就不能再稱為「內戰」;其二,所謂「國共戰爭」讓人誤以為只是兩個黨之間奪權的戰爭,把維護主權的意義徹底抹殺為奪權的利益之爭,不但使英雄受辱、正義遭劫,更使馬列族可以堂而皇之地炫耀他們「奪權」的歷史功績,而掩蓋了其「亡我中華」的真實面目。因此,這些概念誤人不淺,今天也該到了還原其真相的時候了!第二次衛國戰爭,中華民族大敗,退守台灣孤島,整個大陸全部淪陷,其後民族文化更被馬列族徹底毀滅,中國處於5000年的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亡國狀態。

[注1:1945~1949的戰爭是1927~1935華夏族與馬列族之間戰爭的繼續,只所以稱為第二次衛國戰爭是以該戰爭在近現代史中的影響程度來界定的,1945~1949之間的戰爭為華夏族與馬列族之間的生死決戰,這從時間上來講正好位於1937~1945中日之間的生死決戰之後,所以稱為第二次衛國戰爭]
[注2:1949大陸淪陷後,華夏文明的火種保存在台灣,經受了半個世紀的風雨飄搖,頑強地生存下來,為未來的中華復國及華夏族的再次復興埋下伏筆。]

1949年10月1日,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即將到來,「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一天正式宣告成立,中華繼蒙元之後,又一次近乎全部落入敵手,但這一次,華夏族的命運就再也沒有蒙元時期那麼相對的幸運了。蒙元只是奴役我們的族員,掠奪我們的財產,殺害我們的生命,而馬列族不但在謀財害命的手段和規模上讓蒙元相形見絀,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更要改造我們的思想,毀滅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對高貴的炎黃文明失去記憶,完成退化為馬列子孫,這對我們民族來說才是最為致命的打擊,是亡國滅種的絕殺,馬列族與我華夏族如此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其仇、其恨、其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5000年的中華文明有著一脈相傳的完整文化體系,馬列族佔領中華後,一步一步地有計劃地摧毀了這個人類文明最寶貴的遺產。
1摧毀中華民族的靈魂——道德修煉體系
前文講過,中國之所以叫中國,乃有深刻的內涵,華夏族自古信守「中道」,此道後被儒家系統闡述、獨成體系,與道家傳統水乳交融,一內一外,一出一入,為5000年中華之立國之本,更有釋教佛法宏大精深,與儒道結合,交相輝映,成為我中華文化的三條主根。而馬列族以馬列主義為立國之本,以恐怖和暴力為政權組織原則,通過歷次運動毀佛滅道批孔,以馬列主義思想強制洗腦的方式徹底摧毀了中華文明這棵5000年的參天大樹,如下:

以淺薄惡劣的辯證唯物論摧毀了中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以崇尚暴力的歷史唯物主義摧毀了敬天畏命、講究性德的天命觀(即中華的歷史觀);以主客分離的粗淺認識論摧毀了知行合一、止於至善的學理觀;以喪盡天倫的無神論摧毀了透曉因果、修佛悟道的性命觀等等。今日的大陸,有幾個人懂得自己的文化是什麼?懂得中華的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是什麼?一個民族傳統思維方式的徹底改變、對天地萬物看法的徹底改變,就是這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徹底喪失,也就是這個民族的徹底消亡!

2摧毀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漢字
漢字,人類最美麗的文字,她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她結構和諧,字形華美,每一個字的每一筆畫都經過了千錘百煉,都有著異常深遠的意義,凝聚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是我們傳承民族文化最合適、最優良的載體。漢字,中華文化的單元細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獻、歷史資料都是由她來記錄傳承,對漢字的篡改就是毀滅中華文化的單元結構,觸動中華文化的根基,割斷中華文化傳輸的血脈,這對我們民族來說是毀滅性的行為。但馬列族帶著一股對我文化天生的仇恨,以自己膚淺的見識、暴虐的手段,對我正體漢字進行了大規模的隨意篡改,自創所謂的簡化漢字,顛亂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割裂了漢字與事物本質屬性的直接聯繫,堵塞了中華文化正常的輸血管道,使大陸人不再認識自己的文字,與自己的文化產生距離與隔閡,以致在完全陌生的道路上越行越遠,逐漸演變為馬列族的標準成員。

3半廢半棄中華民族的書面語——文言文
與日常口語的多變現象相比,中國的文言文異常的穩定,幾千年來一直保持著自己固有的結構,寥寥數字,就可以包含極其豐富深遠的含義,成為世界上相同字節的情況下攜帶信息量最多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既是我漢字優越性的體現,也是漢字語句組織精微極妙性的明證,展示了中華文化高貴無比的屬性。放眼世界,惟有我們中國的文字實行了口語與書面語相對分離的傳統,這使得在歷史進程中,雖然口語演變繁複,但書面語卻可以不受其左右,保持了相對的穩定,這對我們傳承民族文化有重大意義。

過去的知識分子都必須學習文言文,說話可以另有一套口語體系,但寫文章做學問必須用這套標準的書面語體系,中華文化代代相傳,幾千後的子孫能輕易看得懂幾千年前聖賢的思想,瞭解那時的社會歷史狀況,所依據的正是這套相對穩定的標準書面語體系,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是我民族的驕傲。馬列族統治中華後,延續了「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廢除了知識分子必須掌握文言文的傳統,使今日的大陸學生絕大部分讀不懂自己傳統的語言,不明白自己民族的思想與精神,於是對自己的傳統越來越陌生,直至完全的失去興趣。今日大陸有英語的四六級考試,卻沒有同級別的漢語語言能力的測試,對學生的要求是國際化,馬列化(黨化教育政治洗腦),卻從來沒有要求他們「中國化」。

偽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馬列族不但徹底毀滅了中華文化,摧毀了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體知識分子階層及佛教道教的專職人員系統,把一切的神佛道都歸在自己的名義下管理,而且在非戰爭期間通過各種運動殺戮了中華兒女約8千萬,欠下纍纍血債罄竹難書。華夏族在其統治期間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基本人權,沒有做人的尊嚴,沒有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沒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團體,沒有自己做主的工商農會,沒有維護社會正義的法律法制,沒有保護自己安全的警察軍隊,一切的一切都歸馬列族控制,華夏兒女徹底地做了亡國奴民!此情此恨此處不再多述,可參看筆者《中華亡國56週年祭》。

馬列族荼毒中華,偷天換日,明明是滅亡了中國,卻說是建設新中國,明明是史無前例般地奴役摧殘華夏族成員,卻說是解放了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如此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善惡不分,卻能迷惑世人大半個世紀,使諸多華夏兒女迷在其中,不明緣由,追其根源乃是仰仗一路凶狠的鞭法——偷天換日震山鞭——所為。當年大唐開國,有詩贊曰「雙鑭打成唐世界,單鞭撐起李乾坤」,是說秦瓊之雙鑭、敬德之單鞭為李唐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可見,鞭和鑭實有改造山河的力量。馬列族憑借「鎖骨穿心連環槍」取得天下,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它的真正目的是要改造山河,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所以自然要尋得一件得意兵器才行。中華上古時期,共工氏撞斷不周山自殺,此共工乃天上惡龍,其龍角堅硬無比,共工死後,龍角碎為粉畿變化為一種紅色礦石,埋藏在中華西北某地區。馬列族當年逃至西北尋得此地,得到共工的龍角石,鍛煉成堅硬無比的龍角鞭,又以血魔功「坑蒙拐騙」四大邪氣為基礎,創出一路毒龍鞭法,因其力量兇猛,可使山河變色,日月無光,因此江湖人稱——偷天換日震山鞭。此鞭力量洪猛,單以劍招不足以對付,須有深厚內功為輔助,陰陽混元功博大精深,如能修煉到上下五千年的境界自然是無堅不催,但這種高深境界非短期可以奏效,所以,小子我擷其精華,合成一簡易速成法門,以此與獨孤九劍破鞭式的劍招配合,可使劍招沉穩挺拔,於驚濤駭浪之中,依能劈波斬浪,砥柱中流,此實乃陰陽混元功之力。華人歷史學者均可習我劍法,練成後當劈斷馬列之龍角鞭,恢復我華夏之天地山河,重塑5000年的道德與文明。此劍法共四招,名曰:伏魔十三式第六式——破鞭式。

後記
今大陸歷史學者執著於考據,只會從斷片般的歷史文獻中尋求可以依靠的答案,卻不會依據已有的歷史記錄按照邏輯完整的原則復原歷史連貫的線索(文物上斷了幾片他們倒是會復原,歷史線索斷了卻不懂修復),因此,史的工夫做好了,可邏輯上卻難免紕漏,關於「中國」的考證任何一個有較深鑽研的史學者都可以出本專著,但卻沒有幾個清楚什麼是「中國」,更是從來沒有一位史學者研究過什麼是「中國的亡國狀態」這一對我們反過來理解「什麼是中國」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重大關節問題。這不是史學的不幸,而是哲學的不幸(沒有歷史哲學的高度來指導啊),中國大陸真正的哲學早已不復存在,我已知矣!近世史學著作唯一可以名垂青史的是辛灝年先生的《誰是新中國》,但我寧願把它看作是一本關於民主革命的歷史哲學,辛先生能成此功依據的不只是中華民國的史實,而恰恰是對這些「史實」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的「史識」,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於民主革命的完整的歷史邏輯體系,這分明已經超越了史學的層次而上升到歷史哲學的高度了。

我寫中國也是寫關於中國的歷史哲學體系,並不像那些共產主義思想(無神論、進化論、生產力論、五形態論)指導下的所謂歷史學者那般只知對歷史毫無頭緒的考據,而不認真思考其中深刻的邏輯與道理。因此,此文雖然在歷史跨度上縱橫5000年,但卻不是一般的史學,而是關於5000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邏輯學,即真正的歷史哲學,文中出現了很多自己定義的概念,但都通俗易懂,有一些與該系列文章前幾部作品有聯繫,讀者可自行參照!@(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開慧劍法第一篇 連環三式(1)
開慧劍法第一篇 連環三式(2)
開慧劍法第一篇 連環三式(3)
李後主:開慧劍法第一篇 總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