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曾蔭權「親疏有別」說解密

張滔

人氣 131
標籤:

【大紀元6月20日訊】曾蔭權上任以來,所說過的兩句話八個字,是最深入市民腦海和常被複述的:一是「強政勵治」,一是「親疏有別」。

「強政勵治」,是較容易理解的。從字面上來說,就是要加強執政能力,勵精圖治。深一層的意思是,提高政府威信,發揮行政主導作用,改變董建華管治時期的弱勢政府形象,成為一個強勢政府。

至於「親疏有別」,則不大好理解。「親」誰?「疏」誰?曾蔭權雖然不是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但名義上作為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整個特別行政區,他應為全港市民服務,對全港市民一視同仁,不能有所「親」,有所「疏」,帶有歧視。所以,「親疏有別」這四個字,是政治上不正確的,被認為有成見偏見。這種政治上的不正確,即使在字面上也很容易被感覺到,很招非議,但曾蔭權為什麼還是那麼露骨直白地標榜出來呢?筆者試來探究其深層次含義。

為了要向北京表忠和「洗底」

首先,是為了要向北京表忠。在回歸前,他是港英培養扶植起來的高級公務員,一向忠誠執行港英的政策意旨,被視為「港英餘孽」。前政務司陳方安生提前辭職,由他走馬接任;董建華任期未滿而下台,他黃袍加身做了特首。他自知能坐上香港特區的第一把交椅,是一時的機遇而喜出望外。他當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七年連任。要達到這個目的,最重要的關鍵,是北京的信任,得到欽點。他也自知過去北京對他的印象,為了「洗底」不能不格外表忠。不但暗地裡表忠,還要公開地露骨直白地表忠,去確保北京對他的連任,不再有一些懷疑。

從這一點來看,他要「親」的是什麼,要「疏」的是什麼,便會得到結論。「親」的是北京,唯北京之命是從;「親」的是香港的親共派親中派,北京所寵信的工商界。「疏」的是,與親共派親中派對立的泛民主派,北京所要打擊的香港民主力量和民間團體。

為了要向親共派親中派示好

其次,是為了要向香港的親共派親中派示好。在他競選接替董建華和上任初期,這些親共派親中派曾向他發動攻擊,揭他「港英餘孽」的老底。指他一向與他們疏離,甚至施以打壓。這樣的噪音曾喧鬧一時。這固然一方面因為這些親共派親中派藉機向他施以壓力,以期他上任後能分一杯羹,給予好處;另一方面,也有北京暗示的因素,藉此對曾蔭權造成威脅,叫他知道倘不好好地做北京的傀儡,是可以隨時策動親共派親中派造他的反的。

他高調地宣稱「親疏有別」,就是要與親共派親中派改善關係,叫他們放心,在將來利益分配上,一定會向他們傾斜。這樣,同時希望他們能夠投桃報李,支持他的管治,支持他在○七年連任。

推動工商界靠攏 孤立泛民主派

第三,是為了要向工商界顯露他的政治傾向,他的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服從這個政治傾向。雖然當前香港的工商界與大陸有非常廣泛密切的關係,為了生意上的利益,已經有很明顯的親共親中色彩,但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大財團上,中小工商界和外資,還未至於如此。現在,曾蔭權要向所有的工商界招降了,推動他們去靠攏。曾蔭權正在大力推動香港與大陸更密切的經濟貿易關係,如想在這發展中得到利益,自然會遵從曾蔭權的「親疏有別」,去「親」他所「親」,「疏」他所「疏」,政治態度有所改變。第四,為了要孤立泛民主派政黨、民主力量和民間團體。他不但在政策、關係、人事等上去孤立他們,還在社會上孤立他們,要其他社會人士知道他是疏遠他們的,你要是不想也被疏遠,就不可與他們接近,不可支持他們。

在泛民主派之間進行分化

第五,要在泛民主派政黨、民主力量、民間團體當中,也進行「親疏有別」的政策,去進行分化。在其中,「親」一些人,「疏」一些人,即使對同一個團體,對其內部不同的人,也採取「親疏有別」的不同態度。

當然,首先針對不同的泛民主政黨。公民黨最近成立,民望較高,在一個時間之內,曾蔭權是先會對其採取「疏」的態度,施以阻遏。但公民黨到底還未很有組織力,而且成員的階級性,不會成為心腹大患。所以,當其成立的氣勢稍弱,針對的主要對象必會再轉移到民主黨和「前線」。

在各泛民主派政黨內部,又會針對不同的成員,特別是立法會議員,採取「親疏有別」的政策和態度。「親」個別立場不那麼堅定的人,「疏」個別立場強硬的人,甚至進行挑撥離間,去破壞團結。

從各個政府諮詢組織所被委任的成員,我們便可以發現「親疏有別」的貫徹。

擢升聘用親共親中公務員

最後,這是局外人不容易發覺的,在公務員的擢升和聘用上,也「親疏有別」。在一些舊有的高級公務員中,倘政治態度上轉向親共親中的,或是家庭和歷史有親共親中背景的,將較容易獲得擢升,甚至擢升得很快。在聘用新公務員中,如得到中共推薦的,不但錄用,而且一入聘便是較高的位置。這樣,將會逐漸把港英遺留下來的公務員組織,變了顏色,成為北京的工具。這種「親疏有別」政治文化,影響至深,對香港政治大陸化,最為有力。有一天,政府機構裡,將有大量的中共地下黨員,「支部建立在連隊上」,每一個政府單位都有中共的地下黨支部。

「有風駛盡S捸v將有負面後果

曾蔭權的確比董建華能幹,但能幹的人做起壞事來,卻會做出更壞的事。董建華就不會名正言順似的大說「親疏有別」,曾蔭權不但說了,還大說,還將會大做。

香港不但已經濟復甦,而且還有新的發展。曾蔭權民望高企,很大的原因是藉此良機。他的運氣比董建華好,假如他「有風駛盡S捸v,尤其是在「親疏有別」上,恐怕對他自己和香港都將會是負面的,而且是不小的負面。

轉自《動向》2006年6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滔:曾蔭權打了一場慘敗的仗
張滔:否決政改方案後的民主運動
張滔:中共在香港的滲透活動
張滔:中共在港使用「三大法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