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虹:「經濟中心」的荒蕪


──長江三角洲黃金地帶的一個醜陋小山村

力虹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7月30日訊】今年7月1日,受友人之邀,我去離寧波城區20公里的奉化溪口鎮巖頭村休息了幾天。在那段時間裏,耳聞目睹了巖頭這個小山村物質外貌的荒蕪與精神層面的醜陋。這裡是號稱全國商品經濟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黃金地帶,又處於經濟文化強省浙江的「經濟中心」寧波市近郊,這個村莊不久前又被列為「寧波歷史文化名村」,但走近一看,映入眼簾的卻是被糟蹋的自然環境、貧瘠至極的文化形態、老齡化嚴重的人口結構和類似黑社會模樣的村級政權!

世外桃源般的耕讀古村

巖頭村座落在浙東四明山區餘脈,原本竹林如海、碧水長流、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盛產竹筍、芋艿、水蜜桃和石溪魚。據《奉化縣誌》記載,該村歷來崇儒重文,耕讀傳世,民風古樸淳厚,實在是一處世外桃源般的秀麗山村。

這個深藏於大山深澗中的小山村又因為是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故鄉而名聲在外。從奉化溪口的剡溪上溯約10公里,在層層山坡的掩蔽下,我們來到了巖頭村。該村四環皆山,一條淺淺的澗水流過亂石披雲般的岩石層,曲折蜿蜒地穿村而過,故名「巖溪」,小小的古村落也因此得名曰「巖頭」。這裡是蔣介石原配夫人、蔣經國生母毛福梅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蔣介石15歲婚後拜師讀經、蔣經國幼小時上蒙學,以後逢年過節、暑期寒假回外婆家省親、與小夥伴玩耍的童年樂園。

在一位熱心老人的引導下,我漫步在村西曲曲彎彎的鵝卵石路上,想不到巖頭這麼一個小村落竟然 保存了這麼多清末民初的古建築。一路走過去,倖存完整的老房子一座接著一座,那些「四馬頭牆」、「五馬頭牆」接二連三地展現在眼前。經老人指點,有的是國民黨將軍的故居,有的牆門裡出過黃埔軍校各期學生,還有更古老的院落裡還出過不少進士、舉人和武舉人。瑞房、三道閶門、二十四間走馬樓、中三院、下三院……這些古雅的宅名,這些恢弘的江南風格的古建築,著實令人驚嘆和流連。

好山好水已被糟蹋得觸目驚心

車近村莊之前,遠遠的就能望見村莊上頭的一大片間而黑乎乎、間而焦黃色的山林,從南邊一直延伸到北邊更遠看不見的山坡。我問當地的朋友:「這是甚麼?」

朋友邊開車邊回答:「這是過火林,是去年被燒掉的。當時救火時還傷了不少人,林密風大,根本撲不滅,沒死人算運氣了……」

「被燒了多少山林啊!怎麼燒起來的?」

「大約有1000多畝吧……怎麼燒著,這……這一言難盡了,反正事出有因嘛……」

我看出朋友吞吞吐吐的話中有話,但山道崎嶇,為不影響他開車,便沒追問下去。

住在村邊山莊這幾天中,痛感到這個理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村莊怎麼變得如此的「醜陋」!首先是黑壓壓的蒼蠅,在村口露天垃圾場、小吃店、露天菜市場狂飛亂舞,到處肆虐,似乎它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在遍地的雞糞狗屎堆上、甚至小孩們的飯碗裡,看見的皆是成群的蒼蠅。

其次,是那條流淌了億萬年的著名巖溪,潺潺流水已變成斷斷續續的細流,而且溪灘之上到處佈滿了工業和生話廢棄物。白色的是塑料包裝袋,黑乎乎的一坨一坨的不知是甚麼工業廢料;至於生活垃圾更不用說了,一片片、一串串的漂浮在緩緩流動的水面上……村子裡的小孩們還在水深一點的溪坑裡拍水嬉戲,邊上有幾個村婦卻在從容地洗刷馬桶……見此情形,我們立馬打消了想洗浴一番的念頭。

一路走過去,溪邊有幾家原先的「村辦企業」,現在都大門緊鎖,看起來已倒閉多年。透過鐵柵欄門可以看到廠裡荒草萋萋,草叢中還露天堆放著不少用黑色塑膠桶裝著的化工原料,顯然這裡過去是一家化工加工廠。我問朋友:「這些廠怎麼啦?」

「這些廠本來都是村辦企業,後來賣給了個人,現在效益不好,都關了。」

我有點幸災樂禍地說:「還是關了的好,這條這麼好的溪水說不定都是被它們污染的!」

朋友長歎一聲說:「上流還有不少廠子呢,每天都在污染,誰去管呢?」

我又問:「村裡人還在吃這溪水嗎?」

「早就不吃了,都發臭了,誰會去吃?現在阿拉都吃井水。」

我知道,這巖溪流下去就是溪口的剡溪,是供給鎮上居民自來水的水源;再流下去進入奉化江,將作為兩岸居民和寧波市區自來水的水源的。

失去希望的老人村

在巖頭的這幾天,除了這個村,我還到附近的樟墅、橋頭等幾個自然村走了走。一次是剛吃過早飯,發現村中除了婦孺,就是老人多,成群結隊地坐在橋堍邊,目光呆滯,百無聊賴。另一次是傍晚,又是一些老人坐在村口的古樟村下,像雕像一樣久久地坐著,一動也不動。

我走過去遞上香煙與他們聊天,我問:「村子裡的年青人都到哪裏去了?」

老人淡漠地回答:「年青人啊,留不住的,有錢的去溪口、寧波買了房,沒錢的都出去打工了,大都走了……」

另一位老人問:「你是城裡來的吧?是不是也來買房子的?」

「我不買房,是來隨便走走的。村子有房出售嗎?」

「阿拉這裡空房子多的是,人走了,房子就空出來了,要多少!好些寧波人、上海人都來買房子當別墅用呢!」

我問:「村裡大多隻剩下老年人了,你們養老福利有沒有?」

「沒的,沒的,甚麼也沒有,村委會……它自己日子也難過,哪有鈔票養阿拉?」

「那麼生病了怎麼辦?」

「生小病熬一熬,生大病就等死了……」老人的口氣還是那麼的淡漠,好像在談論別人的事情。

夕陽西下,紅彤彤的火燒雲映照著群山峻嶺,古樟樹掩映下的古石橋沉默不語。我在這裡所看到、所聽到的是一個失去希望的村莊、一群垂垂老焉、「等候死亡」的老人。

沒有文化,只有「邪化」的地方

在巖頭的這幾天,我發現整個村莊(至少有一、二百戶人家)絲毫沒有現代文化氣息。村中心雖有一條街道,早上有集市,擺著村中老人自己種的疏菜和遠處販來的少量海鮮,但找不到一個報攤。如果想找報刊亭或圖書館,必定會被當地人視為瘋子。

行走在村頭巷尾,卻常常能發現文革時代留下的標語仍依稀可辨,甚麼「毛主席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還有「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等等之類。

這個村莊另有一個特點是家家戶戶皆姓毛(後來少數的外來人口除外),家中幾乎不掛「毛主席」像──我想,是不是這裡曾經出過蔣經國這位「外甥皇帝」的緣故?但是在走訪蔣經國生母毛福梅故居「素居」大宅院時,我卻發現,這座土改時被分掉的故宅仍被六、七戶外人佔居著,並沒有按照政策物歸原主。

在素居一側的一間10平米左右的頹舊平屋裡,我與蔣經國的大娘舅之孫子毛椒初老人見了面。我問起:「您為何仍住在這小屋裡,不搬到老房子去?」

「沒辦法喔,過去阿拉毛家算是地主,從解放后土改中被趕出來,一直是住在這裡的……」毛椒初老人戰戰兢兢地說。

「現在不是早就落實政策了,土改房產可以收回了嗎?」

那天陪同我的毛寶根老人在旁插話:「政府是有政策,但到了阿拉這裡就沒用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

我又問:「當初,你們毛家被劃為地主,再加上蔣家和台灣這一層關係,這麼多年來,歷次政治運動是怎麼過來的?」

毛椒初老人沉默了一會兒,笑笑道:「還好,還好,無非是被叫去受受批鬥……更多是陪綁……只可惜抄家不知抄過多少回,老底子留下的東西一點也沒剩下來,全被抄光了!燒光了!特別是許多上幾輩的古書古畫,好不容易從土改那會保留下來的,到了文革,全被那時的紅衛兵抄走了,沒了,真真可惜哉……」

毛家木板壁上照例也沒有「毛主席」像。但到了村委會辦公所在地,卻是另一番景象了。這是村中心最有氣魄的一座古建築,這座被稱為「慰望盧」的古宅建於1933年,曾是當年國民政府空軍副總司令毛幫初的故居。故居的牆面是紅色的,前後兩進,東西廂房,四面迴廊。前進三開間兩弄,後進七開間,都是兩層單簷樓房。前後天井,樓上有扶手欄杆,小青瓦頂,整個建築雖然簡潔,但從完整的結構中可見當年的風光。

就是這麼一座古宅院,因為被當作了中共最基層政權辦公機關,進門大照壁和兩廂走廊上花花綠綠地貼滿了用現代「噴繪」技術製作的各色口號、標語和工作目標,從「三個代表」到「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到「八榮八恥」,一應俱全,還有「誓把巖頭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文明先進村!」的全彩巨幅標語。這裡花團錦簇、熱熱鬧鬧的氣氛與門外頹敗蕭索的景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他們像不像黑社會在開會?」

我本來想訪問一下村委會負責人,順便搜尋一些地方志史,但是遇到的卻是幾位「黨政大員」歪歪斜斜地靠在沙發上抽煙喝茶,我問道:「請問一下,你們村裡負責同志在不在?」面對我的問候,他們一副頗為警覺,又愛理不理的神態。

「你是誰?問這個幹甚麼?」一會兒,一個幹部模樣的中年漢子仍坐著,歪著頭、操著本地官腔問。

「唔,我們是遊客,是這樣的,聽說巖頭已被列為寧波市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想瞭解一下你們有沒有相關的文史資料出售?」

眾人的目光聚向一個衣冠不整、臉龐精瘦的半老頭子,他顯然是這裡的書記或村長,他不耐煩地開了口:「我們現在在開會……」我們幾個人只好悻悻而退。走出村委會大門,我的朋友開口說:「你剛才看見了,他們那幫人圍在一起,像不像黑社會在開會?」

我一愣,問道:「此話怎講?」

他說:「前不久,也就是這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時,原書記毛合義,原村長毛子偉是村中二大勢力,暗中掰手勁,明裡搶選票,最後鬧出了二件大事,差一點出了人命,太黑了!」

「不是『民主選舉』嗎?能出人命?怎麼回事?」

「毛子偉當了幾年村長,這次想當書記,也就是第一把手。而毛合義也不是吃素的,他上面有人吶!開票之前二人已經較量過幾次。那天夜裡,二人發動二邊人馬,提棒拿刀械鬥起來,砍傷了好幾個人……過幾天山林被人點了火,有人說是這邊人幹的,有的人說是那邊人幹的……反正燒了上千畝山林,都想嫁禍於對方……為了救火,又傷了不少人……」

「哦,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那後來呢,事情是怎麼解決的?」

「還不是不了了之,到了最後,書記還是原來的書記,村長還是原來的村長!」

聽了這一番「村政黑幕」,我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只不過第一天到村口時看到的,那青山坡上像巨大傷疤一樣的過火林地的疑問,有了答案。

這就是中國當代經濟、文化相對發達地區一個山村的現實掠影。經過中共半個多世紀的統治與「改造」,一個原本碧水青山、耕讀傳家的秀麗的自然村落,至今己變得如此的荒蕪與醜陋;在這樣暴戾的村委會的領導下所進行的「歷史文化名村」旅遊開發,也只能是急功近利式的再度破壞!幾天之中耳聞目睹,讓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因為我這次去山區訪友,目的是想徹底休息一下腦子,當初並沒想作一番社會調查。所以幾天之中大多數時間在避暑休閒,至今仍在後悔沒能多走訪幾戶人家,沒能更深入地就幾個問題做一些調研,沒能更細緻地掌握該村的相關數據,無法像黃仁宇先生那樣「用數字來說話」。但願以後再找個機會,完成這樣的願望。@

2006.7.16.寧波

——轉自《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重慶女老師背學生過河上學  十八年如一日
研究發現珠三角民工生活狀況不如長三角
遼寧丹東神秘小院發現30多具屍體
此地無銀三百兩--尋找吉林松原青龍山集中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