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命力 】七十一歲台中放送局 持續放送愛與美

專訪幕後推手媒體人賴茂州
採訪/謝欣園、林楓 文/林楓 攝影/劉文格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今年六十六歲的賴茂州就讀台中一中時,常走到放送局附近,當時那兒有衛兵看守,以百里香跟九重葛築成的茂密樹牆,使人感覺遙遠又神秘。沒想到五十年後,他竟成了放送局的經營者,而台灣也從威權步入民主的時代。

放送局被濃厚日本風味的庭園圍繞著,有日、月二池。位於主建築前方的叫日池,周圍四座景觀石有鎮邪避煞的功能。

1935年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為發展廣播事業,繼台北、台南之後,於台中市新高町水源地成立「台中放送局」。台灣光復後,台中放送局由中央廣播公司接收,成為中廣台中台。1998年放送局經營權回到台中市政府,當時作為市府拆除隊辦公室之用。

歷史建築再利用 放送局展新顏

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六十多年歷史的放送局受損,於是台中市文化局在2002年將放送局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並向文建會中部辦公室爭取震災修復經費及協調拆除隊遷出。修復後,2005年發包委外經營管理,由中部大千廣播電台的「廣播主題館」企劃案得標。

近年來台灣興起歷史建築再利用的風潮,許多例子均是以民間資源來維護歷史建築,例如台北市官邸藝文沙龍由時報體系經營。放送局當初公開招標時,除大千電台,另有一家企業以「登山博物館」企劃案共同競逐,最後市府將經營權交給大千電台。

大千電台董事長賴茂州規劃的案子除了希望承襲放送局的歷史定位外,接手後內部裝潢又花了一千萬。當時的競爭十分激烈,賴茂州的團隊用什麼打動了評審的心?他為何要做這樁「賠本」生意?

非關金錢 志業貴在有心

賴茂州是一位多角化經營者,十幾年前曾任台中民主電視台總經理。目前經營中部大千電台,去年與女兒賴靜嫻買下台北的台語電台「寶島新聲」,經營觸角還延伸至抗衰老的預防醫學中心、資源再生等公司。

賴茂州表示,得標者並非看錢的多寡,而是看提案者將怎麼經營放送局,由評審選出最合理的方案。當初賴茂州規劃放送局為免費開放,並計劃與餐飲業者結合來支持營運,原本估計四年還本,現在可能要五年。依照原來計劃,若得到經營權,賴茂州必需投入一筆龐大的經費。

評審當時曾向賴茂州質疑:「我知道你們經營很多事業,但四年才還本的一個事業,你為什麼要做呢?」賴茂州的女兒賴靜嫻(總經理)回答:「如果是把它當事業,我們就不會做了。這是我們的志業!」

打動評審的不僅如此。賴茂州說,當場他還展示一些在放送局整修時,本來工人要丟掉卻被他撿回來的舊東西,如播音室的壓克力牌、指示標誌等。甚至把自己收藏的古董,如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所用的第一代滾筒形狀的唱片,拿來給評審們看(廣播主題館成立後,他也將多年的收藏品,如留聲機等古董拿出來展覽)。

展覽品之一──RCA VICTOR旅行收音機,為真空管收音機,外形為一只做工精緻的皮箱,頂端繪有世界地圖。產於1960年代美國,共有七個波段。

這些展品說明了賴茂州經營廣播主題館的實力,也流露出他的用心,於是評審最後決定將經營權交給他。

由左到右分別是電動式唱機、AIKO絲帶式麥克風、中廣牌收音機。這支絲帶式麥克風為1960年代日本所生產,適合電台訪問時主客雙向拾音,民國50年代間在台灣各電台廣為使用,聲音品質佳,但價格較貴且脆弱,易摔壞。在CD和錄音帶流行前,電動式唱機曾經作為主要播放音樂的機器之一。

企業家精神 用愛與使命感回饋社會

多年前賴茂州曾赴加拿大參觀一家有線電視台,在陳列室看到他們將開播以來用過的器材、文物等用心的整理、展示。如此重視企業歷史的精神使他相當感動,為日後從事的這項志業埋下了種子。當他得知這棟擁有幾十年廣播歷史的建築物將委外經營時,便產生將放送局打造為廣播主題館的構想。

賴茂州說,對於這樣美好的歷史空間是有使命感的,不忍心看到被糟蹋(之前是拆除大隊的辦公室),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維持幾年,提供台中市民一處美好的地方欣賞藝文展覽,使全台灣的人能來欣賞這棟具有新生命而又賞心悅目的歷史建築。

兩位年輕的遊客駐足入口大廳觀看牆上文字。

放送局維修時,賴茂州曾來過不下二十次,從要被丟棄的垃圾裡,發掘出一些舊東西撿回去,他說「那是關懷跟愛,不是錢的問題呀!」

今年六十六歲的賴茂州,就讀台中一中時,就常和同學走到鄰近的台中放送局,當時那兒有衛兵看守,以百里香跟九重葛築成的茂密樹牆,使人感覺遙遠又神秘。沒想到五十年後,他竟成了放送局的經營者,而台灣也從威權步入民主的時代。

台中放送局大門。

*****

歷經威權民主 投身媒體終不悔

1987年蔣經國總統宣佈解除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1990年台灣各地區有線電視系統紛紛成立民主台,賴茂州出任「台中民主電視台」總經理。他與許多民主台的經營者一樣,希望提供不同的聲音、觀點,打開長期被壟斷的媒體環境。

經營有線電視時,賴茂州曾參觀加拿大最大的有線電視網Rogers Cablesystems,那些工作人員不知道有線電視在台灣還是非法的(1993年台灣通過「有線電視法」),非常鼓勵他們,還站起來為他們鼓掌。他備感鼓舞,心裡想這個行業做定了,以後還要為社會說一些話,做一些事。

賴茂州提到,當時他們在有線電視call-in節目上,會針對市政建設、治安狀況等有民眾向相關單位提出不滿或建議,卻一直得不到回應的問題討論。經過節目披露後,促使市政府及警察局很快做出了回應。

2000年在財團主導下台中多家有線電視併為一家,於是賴茂州退出有線電視的經營,於2003年擔任大千廣播電台董事長。

*****

媒體經營策略奏效 憂心中資介入台媒

近來台灣兩大政黨互相傾軋嚴重,每天經常是雙方爭鬥不休的新聞,許多民眾一聽到政治就反感。賴茂州調整了大千電台經營策略,不直接去談政治,而讓播報員以輕鬆、消遣式的將相關新聞帶過。同時他也努力提昇自己另一家台語電台的節目品質,播放動聽的台語歌曲外,還請來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客家歌手謝宇威等擔任主持人。兩家電台均有不錯的成績。

台灣媒體受嚴格管制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有開放的言論自由,但賴茂州認為存在中共資金介入台灣媒體的隱憂。他說,一些媒體常報導大陸有多大發展空間,哪一家去大陸賣蚵仔煎,單月賺進一百多萬等等新聞,但對台灣卻不怎麼看好,甚至有的用符合中共的語氣在批評台灣。

賴茂州認為,台灣並沒那麼差,他在台灣多項事業也經營的不錯。同時他以自己投資大陸的經驗來看,許多說大陸是投資人寶地的報導不全然客觀。在那裡需要去應付一些事情,使他覺得很不值得,即使能賺錢,他也不再去投資。

他也引用英國政治哲學學者歐妮爾(Onora O’Neill)所著《我們為什麼不再信任?》書中內容,說明為什麼要謹慎對待中資介入台灣媒體。他說,經過專業的人包裝後送出來的訊息,民眾因為沒有那麼專業,無法辨別。除非民眾本身對這方面做過研究,才能分辨新聞的真假。

*****

逛古蹟 體驗建築與音樂美

台中放送局分為前後兩棟建築。前棟主體建築有兩層樓,一樓作為廣播主題特展室與藝文空間,二樓規劃了一座專業錄音室,提供個人或團體錄製CD及當作主播室和電台連線即時播出。後棟有餐飲業者開設的餐廳「森林1935」,提供精緻飲食。賴茂州期待將它打造成台中市具文化特質的休閒空間,甚至成為台中市新的地標。

台中放送局位於鬧中取靜的電台街一號,看展覽、與好友們散心、新人拍攝浪漫婚紗都很適合。據放送局人員統計,假日來拍婚紗的新人很少一天在五對以下。

放送局整修時保留多處原始的設計,更添它的歷史價值與可看性。

特色一:當初工作團隊在屋頂天花板上發現了「棟札」,這是日人建築時,在上樑儀式(此指房屋的木架構已完成,尚未上屋頂內最高位置的棟木前所舉行的建築儀式,目的是祈福消災。)時由神社神官與業主共同釘掛的長條形木牌。上面記載神官請來庇祐的日本神道教神只、工事名稱、上樑年月日、業主、設計者、監工與其他相關營建工程人員等。目前是放送局的珍藏品之一。

棟札高144公分,呈上寬下窄的令牌狀。正面記載神官所屬神社,與跟工程相關的日本諸神。從鏡子中可看到背面上列記載「坎卦」,第二列為上樑時間,第三列則記載工程設計者、監工與營造商。(圖片提供/台中放送局)

特色二:能毫不費力開關的木窗。建築者運用了隱藏在內的平衡,將窗戶兩側的平衡錘以滑輪和鋼索裝設,並且配合窗扇的玻璃重量來設計,以使窗扇能停止於任何一處,而不滑落。木窗所用的零件在整修時經過仔細規劃,以保留原來的特色與功能。

想知道更多關於放送局的故事,可電洽(04)2225-0515預約導覽。

目前放送局正舉辦「真空管發明百週年音響展」至8月27日止。不但介紹這項能播放出相當迷人的音色的古早發明,展覽期間的四個週六夜晚的7點半到9點還有台語歌曲、歌劇、國語歌曲、古典小品欣賞會。詳細資訊請參考放送局網站http://www.fun-sound.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