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求生存迎中資 港媒引狼入室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對於「港媒染紅」,台灣新聞局持續掌握訊息,並對相關過程做成分析報告,了解港媒為求生存發展引進中資後遭到的威脅,做為中資可能透過各種管道入侵台灣媒體的因應參考。

據新聞局的報告,香港亞視今年5月12日發布股權變動訊息,宣布引進中信國安集團公司,持股二十二.二二%,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中信國安有線網絡集中在中國河北、武漢和南京一帶,亞視雖可借重其佈局進軍中國市場,但港府及部分學者認為,亞視未來將因遷就中國觀眾需求而偏離香港觀眾口味,主張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廣管局 )審查此入股申請案時,應嚴格限制非香港居民控制香港電視台。

控股三十%的亞視行政總裁陳永棋現為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控股四十%的最大股東劉長樂(鳳凰衛視最大股東 )也是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均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現再引進中信國安集團,香港立法會相關委員會6月開會時,即憂心亞視節目的言論及新聞自由將受影響,香港特首及廣管局審查時也可能會有政治考量。

鳳凰衛視部分,中國移動集團6月8日宣布以十二點八億港元,向媒體鉅子梅鐸旗下的星空傳媒收購鳳凰衛視十九.九%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中國移動和鳳凰衛視並結成策略聯盟發展無線媒體服務,鳳凰衛視可因此共享中國移動二億六千萬用戶市場。

鳳凰衛視是少數獲得中國部分地區衛星訊號落地權的外國媒體,梅鐸多年來欲藉此打開旗下星空衛視在中國內地的市場,卻因中國對媒體的嚴格限制而不斷虧損,只好藉釋出股權,引進屬於中國國家控股公司的中國移動,拓展在中國的市場。

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所屬的香港電訊盈科公司,在2000年即為擴展中國市場,引進中國國務院所屬的中國網通集團,持股約二十%;今年6月16日傳出美、澳財團競購電訊盈科希望做為進軍中國市場跳板,卻遭中國網通反對,引發國際資金與中資股東的衝突。

中共是為保護本土電訊產業,並掌控具戰略意義的固網電訊媒體業的敏感神經,所以才由中國網通反對外資收購。港媒並報導,李嘉誠為維繫與北京高層的良好關係,自願出資購買此次爭議股權,但遭其子李澤楷拒絕,經多方協調,才由與北京關係密切的花旗環球金融高級顧問梁伯韜以溢價八%買下二十二.六六%股權,讓中資與外資爭奪戰劃下句點。

但梁伯韜並無經營電訊行業經驗,也無足夠資金進行此筆近百億港元的收購,背後真正金主是誰,引發各方猜測。

力抗壹傳媒 東方向左靠

〔記者魏紜鈴/綜合報導〕香港蓬勃發展的媒體產業,在九七回歸中國後,不但有遭「染紅」的危機,言論尺度與自由也日漸窄化,連曾被視為親台報章的東方日報,都為了市場競爭而逐漸「親共」。

香港平面媒體兩大龍頭為東方報業與壹傳媒集團,東方報業集團旗下報紙有發行量第一的東方日報及太陽報,創立迄今一直由馬惜珍家族掌控。壹傳媒在香港則有蘋果日報、壹週刊、壹本便利等,皆為黎智英創辦。

在壹傳媒創辦蘋果日報前,東方日報因馬氏家族與當時的台灣國民黨政府關係良好,一直被視為親台報章。後來,東方報業集團為了與被視為「右派報章」的蘋果日報抗衡,在政治敏感的報導上,立場逐漸「親共」,專門發表攻擊香港泛民主派及親泛民主派人士的文章,因而在近期被歸類為「左派報章」。

由於東方報業集團立場「親共」,普遍獲得中國官方認同,因此東方集團的報紙已獲准在中國發行。反之,壹傳媒在香港被視為少數敢批評政府的媒體,立場也傾向泛民主派,「自由市場」更是其在社論最常被探討的主題,因此壹傳媒的報刊皆被禁止在中國發行。

在電子媒體方面,則是TVB獨大,TVB也是目前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傳媒;TVB旗下的兩個免費電視頻道:翡翠台及明珠台,目前在中國廣東九個城市落地。

據了解,在廣東播出的TVB翡翠台頭條新聞,或明珠台清晨五點錄播的台灣TVBS-NEWS夜間新聞等,都會被換上當地電視台預先錄製的「香港政府宣傳短片」,TVB一貫的「新聞自由」,顯然無法被中國接受。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