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部編本全面恢復?虧本傷腦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台灣教育部已著手研究,部編本教科書可望全面恢復出版,已經開放民編的中小學教科書產業可能再有巨變;但事實上,去年起已先恢復發行的國中小「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部編本,目前均處於「虧本」,部編本能否制衡市場亂象?恐有疑問。

更諷刺的是,儘管部編本價格低廉,小學數學一本不到90元、國中數學83元,自然科也僅90多元,且開放研發「智財權」供各界參考,民間出版業者反而藉此出版數十種的部編本參考書,定價動輒2、300元以上,部編本儼然成為民間另類「賺錢工具」。

部編本可望全面恢復,康軒等部份教科書業者認為,目前部編本銷售不如原先預期理想,顯然編輯品質及競爭力並未獲得認同,以公務預算支付編輯成本,根本是不公平的競爭,也是以全體納稅人的錢作沒有效率的投資!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慧英則指出,部編本以高成本去編書,價格也便宜,市佔率卻不如預期高,是品質不夠好?還是印行招標要求回饋的權利金估算太低,等同以納稅人的錢去讓印行廠商賺差價?教育部應該自我檢討,避免納稅人還要白花錢去補貼行政不彰的虧本。

中小學教科書自民國85年起逐步開放民編,卻因叫價混亂、品質不一引發爭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5月作出決議,要求教育部全面恢復部編本,以改善教科書一綱多本亂象。

儘管不少學生、家長對部編本期望甚高,事實上,94學年「數學科」部編本重出江湖,市佔率約3成5,銷售量約第二位;但是「自然科技與生活科」部編本,由於內容較偏重地球科學,市佔率不到一成,銷售量遠低預期。

目前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支付,由於廣邀學者群編寫還要試教,一冊編輯成本就超過400萬元,94年編寫3冊基本成本超過上千萬;而透過公開招標,教育部選出「競爭對手」翰林出版社印行,回收權利金一年僅約600萬元,明顯「虧本」。

95學年數學科部編本教科書由小一擴大到小二、國二,自然科則將擴增到國二,編輯成本還要進一步調升,部編本未來到底有無競爭力、能否達到制衡市場功能,也令人質疑。

2億呆帳 審計部檢討

〔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政府編寫教科書保證賺錢?台灣審計部近日針對教育部94年度歲入短收2億多元提出檢討,主要原因竟是教育部90年首次將國中統編本教科書包給民間出版社印行,原本創下一年4億元權利金的天價紀錄,結果卻發生出版社因虧損無力支付,導致雙方鬧上法院,成為難以追討的「呆帳」。

國中小教科書開放民編已超過12年,教育部也於90年首次將統編本開放民間出版商承攬,當年聯教圖書出版公司,以一年4億元的權利金「天價」得標,引起各界矚目,教育部甚至舉行盛大記者會對外宣告。

但統編本行銷未如預期,出版商回饋近兩億元後,就無法如期支付剩餘的兩億多權利金,當時的國立編譯館,只能採取法律途徑追討其餘的兩億元權利金,後續兩年的統編本印行,則轉請其他出版社完成。教育部的歲入經費,也因此出現2億2900餘萬短缺,今年成為審計部檢討對象。

國立編譯館指出,外界可能以為政府編印的教科書,就代表「天下無敵」、「商機無限」,事實上,過去政府編書,為確保基礎教育「價廉物美」,根本沒有多少利潤,在開放民間印行之前,印行處的權利金收入,每年回饋國庫也不到900萬。

短缺的2億多元如何追回?國立編譯館指出,目前案子還在法律訴訟程序中,編譯館不僅向出版社追討,也已向印行合約連帶保證人的新光人壽產險公司著手求償,但據了解,契約保險金最高只有6000萬元,還是得等到法院最後裁決,才知如何解決這筆「呆帳」。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