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仍將領導世界多久?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靜、石玲編譯)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曾經稱霸世界,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和全球疆土的五分之一皆在其統治之下,因而號稱「日不落國」。然而若干年後,美國取代了英國在世界上的頂峰位置。目前美國雖然仍在技術、創新、生產力和盈利方面佔據優勢,但是美國人擔心歷史將會重演,因為一些國家如中國、俄國、印度與歐洲諸國因國家增長與成本優勢使國力日漸增強,因而威脅到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

美國科學和技術發展減弱

許多人憂心美國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削弱,特別在教育方面。八個月前,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聯合研究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提出報告說,「當其他許多國家力量逐漸增強的時候,美國支撐經濟領導階層的科學和技術正在削弱」。布什總統也關注這個競爭的問題,並且最近提出對某些科學項目增加資助。然而,他沒有扭轉生物醫學資助平穩下降的趨勢。國家研究院的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每年總計畢業95萬工程師,而美國只有7萬;在美國公司的一位化學家或工程師的費用能在中國僱用五位化學家或印度的11位工程師。

一些人認為,科學和技術的削弱是文化腐朽的一部份。美國是一個曾經遵守清教徒道德規範的國家,現在變得陶醉於即時享樂,失去了對基本數學、製造業、努力工作和儲款的興趣,並轉變成專門研究消費和休閒的一個後工業社會。通用電氣公司(GE) 的執行總裁伊邁特(Jeffrey Immelt)聲稱,「2006 年美國將有更多的人由體育運動的專業畢業,而不是電子工程」。

上個月新出爐的由世界知名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所做的一個電話訪問發現,近乎半數受訪的美國企業高階人士稱,美國在全球經濟中已喪失了競爭力。亦即48%的受訪人員相信美國在過去5年內已喪失了競爭力,只有9%認為美國競爭力有所提升。

反恐戰爭的挫敗

今年六月由《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以及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所做的調查指出,在一百多個美國首屈一指的外交政策專家中,84%認為美國在反恐戰爭中並未獲勝; 他們也質疑國安機構的效能以及政府保護國家免於再度遭受恐怖攻擊的能力。於此同時,美國人民也持類似的看法。根據美國各媒體於911前夕所做的民調顯示,老百姓中認為美國與盟友贏得反恐戰爭的比例只有41%;在美國國內,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也愈來愈受到質疑。

布什總統的支持度也大幅滑落。根據佩尤研究中心今年三月的調查,美國民眾對布什的支持度掉到上任以來的最低點–只有33%。而本月份各媒體的調查布什的支持度也僅有41%。

美國的形象下滑

在伊拉克的戰爭持續了第四個年頭,今年六月的一項新的民調顯示,全球對美國的形象改觀了。在西班牙,美國過去幾年的良好形象已經快速下滑,從2005年的41%跌到現在只有23%的人表示正面的評價。以上資料是根據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15個國家所得的結果。

過去兩年來,英國對美國的正面觀感也是同樣下滑了,從2002年的75%降到現在大約50%左右。在其他國家,印度從2005年的71%掉到只有56%,俄羅斯從52%掉到43%,印尼是從38%掉到只有30%。在法國,德國和約旦民調下降的幅度比較小。而僅僅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人民心中,美國的形象較之去年有些許上揚。

領導世界的必要條件

美國作為世界的領袖當然本身須具備很強的勢力(Power),這包括政治、經濟與軍事等各方面; 然而勢力並不是統馭力的全部。在冷戰後的時代,國際間充滿了利益、價值與文化上的衝突,作為世界的領導者不能只用勢力(Power)來解決問題。美國因此招來了許多國際間的抱怨。

領導世界的領袖對於國際事務需秉公處理,公平對待各個國家,並平衡各方利益。 然而美國在這方面仍應多反省。例如在以色列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美國無視其他國家的努力悍然阻斷國際間的干預,而在科索伏(Kosovo)與賽爾維亞人的衝突中又稱賽爾維亞人「種族清洗」而要求國際間「人道干預」;美國稱伊拉克的庫德族為「自由戰士 」卻稱土耳其同樣的庫德族「恐怖份子」。如此的雙重標準確實讓許多人感到憤怒。

領導世界的領袖至少應承擔國際間的責任,有時甚至要擔負起特殊的責任與義務。美國卻因維護自身眼前的利益而規避這些責任。例如當許多國家都在努力消滅常引起國際衝突的貧窮時,美國卻無視自身90年代長期的經濟成長而大幅度削減對外援助;當聯合國因更多的事務需要增加預算時,美國卻企圖降低自己的會費同時又拖欠會費,如今美國已是聯合國最大的債務人。

領導世界的領袖必須尊重國際間每一個國家,各國無論貧富大小,皆應維持平等待遇。即便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仍存有巨大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差異,皆應予以尊重。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卻時不時鼓吹自己的意圖與價值觀,有時甚至強加給對方;對反對意見有時則以武力要脅。例如發動伊拉克戰爭即是。美國的傲慢、武斷與挑釁讓國際間反感。

領導世界的領袖應促進國際間的團結。全球化在快速進行中,國際關係也變的更加緊密與更彼此依賴。愈來愈多的國際事務都將無法僅由單個國家獨自解決,無論這個國家多麼的強大都行不通。因此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 協調與合作就變得異常重要。然而美國卻偏愛單邊主義,對聯合國或其他國際機構的事務袖手旁觀,並拒絕與其他國家合作。凡此種種皆重創美國的形象與領導。

美國的領導地位堪虞

如前所述,美國目前無論是國力、形象與人望皆在滑落,將來由世界頂峰跌落也不無可能 。當今的其他強權都有可能是繼任者。

然而根據去年由馬里蘭大學與環球掃描(GlobeScan)民調公司共同做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受訪的23個國家中,有20個國家的公民認為「倘若歐洲比美國在國際事務上有更大的影響力」是件好事。此研究包括散佈世界各地的23個國家,受訪的公民共23,518人。

由此看來,「美國仍將領導世界多久?」是個意味深長的問題,尤其值得美國政府與人民深思。

資料來源﹕《新聞周刊》、《今日美國》, Perspectives, Rasmussen Report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公路民營化  卻肥了外國人
中國留學生眼中的世界首富和微軟文化
【秦鵬觀察】美國債會崩潰?中共停購黃金之謎
近30輛賽博皮卡新車遭噴漆 佛州警方調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