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至剛成功轉型香港馬會 深植公益形象(下)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七日電)香港交接以後,讓「馬照跑」的關鍵人物就是黃至剛。這位百年老店香港賽馬會的第一位華人行政總裁,雖然在上任之前,對賽馬、賭馬一竅不通,但卻把馬會的業務從賭博層次,提升到社會公益及娛樂產業層次。

一九九六年在卸任台灣福特六和汽車公司行政總裁的記者會上,有記者用台語問黃至剛:「為啥咪你唔做『車頭』(指福特總裁),要去做『組頭』(指賭博的莊家)?」而到香港接任馬會行政總裁後,世界著名的媒體輪番採訪黃至剛,同一個問題就是:「你對香港交接後『馬照跑』的承諾有信心嗎?你擔不擔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交接)以後會失業?」

「如果我沒有信心,怎麼會在交接前夕接受這個職位呢?」黃至剛每次都回答記者同樣的答案。

「無法拒絕更大的挑戰」是黃至剛離開台灣轉戰香港前留下的一句名言,在香港賽馬會這十一年,黃至剛用行動證明他克服了挑戰。

即使一開始對賽馬運動一竅不通,但黃至剛仍以管理、行銷長才改變了馬會的歷史。黃至剛除帶領馬會逐步推行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和企業價值觀等方面的改革,並致力開發賽馬會的人力資本。

黃至剛以特有的經營手法,將扣除管理馬會及更新設備費用的盈餘全部回饋社會,使香港賽馬會名符其實的成為公益、慈善、娛樂的非營利性機構,並且創辦了香港體育學院,資助興建香港科技大學,捐助慈善機構,支援各種福利建設、基層公共建設。

過去十幾年來,馬會是香港前三大繳稅大戶,一年平均繳納給香港政府一百億元港幣稅金(約新台幣四百二十億元),佔全香港稅收的百分之十一,黃至剛估算馬會十年繳的稅金就足夠蓋一座台灣高鐵。

除此之外,馬會還每年捐款十億元港幣給慈善機構,長期資助四百一十五個社團、九百八十四個慈善計畫。包括全香港的中小學教室空調、被「泰晤士報」評為兩岸三地第一研究型大學的香港科技大學,著名的維多利亞公園、香港大球場等,這些香港人引以自豪的建設,都是來自於香港賽馬會的「貢獻」。

訪港旅客必遊的海洋公園也是由馬會興建,經營十年成功後交給香港政府,即使現在有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競爭,但海洋公園二00六年的入場人數及獲利仍創下歷史新高。香港賽馬會經營博弈事業和慈善事業的成果,連英國、澳洲的馬會都曾派人到香港觀摩,向香港賽馬會取經。

不只慈善,馬會與香港民眾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關。近七百萬香港人中,就有兩百萬人次會到馬場看賽馬,所有香港人從小到大的生活,也都和馬會脫不了關係。馬會聘用全職及兼職僱員超過兩萬四千人,也使馬會成為香港十大僱主之一,提供不少工作機會。

黃至剛說,朋友賭馬贏了,當然要祝福,但若輸了,他會向朋友說:「感謝你為香港做了一件善事」,因為,香港賽馬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非營利」賽馬機構,也是香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和香港最大的慈善機構。

擔任香港賽馬會最高行政總裁十一年,黃至剛將香港賽馬由國際二級賽躍升為國際一級賽事,經營賽馬及六合彩規模居全球第三大,更在二00三年八月開辦足球彩,以一年時間創造了一百六十億港元市場,成為世界最大的足球彩。黃至剛已將馬會由帶有俱樂部性質的博弈業,成功轉型為「以客為尊」的娛樂產業。

然而在二00六年的民調顯示,已經有百分之六十三的香港居民認為馬會為香港慈善及社福機構;百分之六十的居民認為馬會對港人十分重要;百分之六十的居民知道馬會對香港稅收的貢獻;百分之三十五的居民及他們的家人,曾使用過馬會捐助的慈善及社會服務。這幾項數據證明馬會在香港人民心目中已確立慈善公益的社會形象。

不賭馬的黃至剛卻一再對事業及人生下賭注,他說,「經營賽馬最瞭解賭博贏輸風險操之在人,是可以被控制的,只有自己才能掌握和改變人生」。六十六歲的黃至剛從研究太空氣體動力學到經營、行銷福特汔車,再轉進香港賽馬會經營賭馬、六合彩和足球彩,並以商業手法經營慈善事業,投資香港未來,這精采人生的每一步,黃至剛都勇於走出自己。

喜歡看書的黃至剛在一月退休,對未來仍懷有許多挑戰計劃,其中一項就是想要在香港開一間像台北誠品一樣的二十四小時書店,希望能帶動香港人的閱讀風氣,外界正拭目以待黃至剛的下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