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懼寒夜 台北新年晚會戶外轉播火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采微、林巧蓉台北報導)新唐人晚會30日台北場,在全球24個城市70場的演出中唯一推出戶外即時轉播,在冬天寒風襲來的夜晚,仍擋不住喜愛中華傳統藝術的台北市民,社教館城市舞台前近300個座位,座無虛席。

民歌手黃大城先生特地到戶外場,接受觀眾現場點歌(記者唐賓攝影/大紀元)


中場休息時間,晚會演出者之一民歌手黃大城先生特地到戶外場,接受觀眾現場點歌,即興演唱兩首膾炙人口的民歌《今山古道》、《漁唱》,將戶外場的活動推到高潮。

新唐人晚會進入第四屆已經在台北市民心中逐漸札下口碑,許多家長帶剛放寒假的國中小學生來觀賞戶外場,他們相信接近傳統文化對於孩子的人格陶冶和課業學習都有幫助,藉由親近深度的文化才能內化孩子的心靈。

一位女士中午路過城市舞台拿到晚會的傳單,晚間帶著高齡91歲的父親和81歲的母親推著輪椅到現場買票,但晚會的票已售完,帶著父母參加戶外場的轉播。

「天鼓擊樂團」《易之隨想》一曲象徵鳥鳴、獸吼的渾沌原始的打擊樂音,在晚會甫開場就給戶外的民眾帶來震撼,現場一陣屏氣凝神地融入晚會即時轉播。

現場一位男士非常喜歡《女媧》的曲子,因為他第一次發現鋼琴可以和笙、笛、琵琶、風鈴等國樂器合奏地這麼和諧。特別是笛子悠揚的樂音在《女媧》一曲中的表現。

在車潮人潮絡繹不絕的台北街頭,欣賞《仙笛》這齣舞碼又是怎樣的感受呢?舞者們舞動短笛,和著悠揚的配樂,映襯著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布幕,民眾彷彿隔絕台北市區的車水馬龍之聲,自然流露對於中國古典文化悠然神往之情。

一位陳小姐非常喜歡這場《仙笛》舞蹈,她覺得跟一般的舞蹈不同的是,展現安祥和平的氣氛,舞者表演的過程中,彷彿要傳達一種來自內心修養的意境。她特別喜歡新唐人台灣藝術團的服裝,隨著舞者翩翩起舞,四周喧嘩的聲音暫時消失,陶淵明「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最能詮釋。

對於台北市民不陌生的彭廣林,長期在台北愛樂廣播電台主持「什麼是音樂」節目,和另外三個志同道合的音樂家組成的台北四重奏,在戶外轉播現場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觀賞,演奏先民開山墾荒的台灣民謠組曲台東調與思想起,勾起在場民眾對於土地的情感。

一位黃小姐在欣賞台北四重奏演奏梁祝協奏曲時非常的投入,跟著室內現場的觀眾一起拍手,演奏完畢,她直呼:「真是太感動了!」

國一的林小妹妹說她很喜歡欣賞舞蹈,去年欣賞過新唐人晚會,今年就央求母親帶她來欣賞,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穿越時空打動她年輕的心靈。

彰顯梅花堅忍卓絕精神的舞蹈《梅》,一位林先生特別喜歡這個舞碼的整體場景以及舞者傳達的韻律感,給人非常舒服的感受。但是受限於戶外轉播螢幕偏暗,他強調明年一定會早點來買票。

除了與本次晚會主題豐神雅韻神傳文化相關的節目,新唐人台灣合唱團的《歡呼歌》,以及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生組成台灣藝術團所演出的《山地竹節舞》,都讓戶外場的民眾忘了寒風刺骨、直覺熱鬧滾滾。

晚會節目在新唐人台灣旗鼓隊表演《雄姿震天門》後結束,雖然本次揉和拳法,但是搭配雷霆萬鈞的鼓聲,氣勢更勝前年,許多民眾不忍散去、掌聲不斷。◇(http://www.dajiyuan.com)

新唐人晚會30日台北場戶外即時轉播(大紀元)


新唐人晚會30日台北場戶外即時轉播(大紀元)

精采的節目讓台下的觀眾情不自禁的唱喝著(記者唐賓攝影/大紀元)


民歌手黃大城先生特地到戶外場即興演唱,接受觀眾熱情獻花(記者唐賓攝影/大紀元)


聚精會神看節目的戶外場觀眾(記者唐賓攝影/大紀元)

一位女士中午路過城市舞台拿到晚會的傳單,晚間帶著高齡91歲的父親和81歲的母親推著輪椅到現場買票,但晚會的票已售完,帶著父母參加戶外場的轉播。(大紀元)


坐著輪椅的81歲老太太,不畏冬天的寒風觀賞社教館戶外場的轉播(記者唐賓攝影/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