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系列】跋扈的物業公司和中南海的影壁

謝田

人氣 1

數年前結識了一位創業的女士,她在中國開公司相當成功,賺了不少錢。當然創業中辛酸事兒也不少,談起在北京數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日子裡,在外面苦等幾小時、追討拖欠款時,她禁不住聲淚俱下。我只好安慰說,現在好了,在美國做生意,沒有那麼多煩人的事,至少不需要你那麼辛辛苦苦的去討債。

錢賺的不易,放那兒也不甘心,她就在電腦上炒股。一次,她問除了觀察K線圖外,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投資、深入瞭解公司運作。我說也沒什麼捷徑,就認真閱讀年度報表,尤其是小字號的管理腳註,對公司賣什麼有個真正的理解,對市場有清楚的認識,然後再考慮買股票﹔知己知彼,不貿然行事,投資而不投機,就像沃倫‧巴菲(Warren E. Buffett)做的那樣。

聽我說沃倫‧巴菲,她突然問,沃倫‧巴菲是誰、你是說股神「巴菲特」嗎﹖原來沃倫‧巴菲在中國被稱作「巴菲特」、還有這麼一個挺嚇人的封號。我說應該是吧,但美國人一般不會把人稱作神、也沒人把他當「股神」,他只是一個成功的經理人、投資者而已。

為什麼一個經理人,雖然很成功,居然被國人捧到神壇上去了呢﹖談到沃倫‧巴菲,在艾墨蕾大學還參加過他的一次演講會。說的什麼大都忘了,只記得他強調經營中道德的重要。印象很深的,是說他的生活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吃快餐店的漢堡包,開國產的皮卡車,穿全棉的汗衫﹔唯一的奢侈,就是旅行時坐自己公司的飛機。

再成功的經理人,不管他如何位高權重、身披光環,在正常社會都一定有監督、制約他們的力量。這力量可能是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或行業公會、政府監管、及社會輿論。公司太成功了,政府還要出面,動用反托拉斯法把公司拆成兩個,使之互相競爭。所以正常社會裏,政府官員就不用說了,經理人是不可以為所慾為、無法無天的。所以日前看到消息說,中國的物業公司居然飛揚跋扈,就非常的納悶兒,想著這是怎麼回事兒、根源在哪。

美國之音說,近年來中國許多居民買了房,可買房後又遇到新的麻煩。一聽眾寫信,說中國正進入物業公司統治的時代。他去年買了房,交房時房產公司強迫他接受一家物業公司的服務。入住一年,小區沒有業主委員會,沒有保安,圍牆是臨時的,偷兒經常潛入。

更有意思的是,業主如果對物業公司的收費提出異議,就會被停止供電﹔投訴上訪不見回音﹔找到媒體,拿物業公司好處的記者在報上為物業評功擺好、說斷電是正當之舉。有街道委員會還規定,只有黨員才有資格擔任業主委員會或業主大會的負責人。

物業公司是業主的僱員,是為業主服務的。業主不滿意,可以隨時隨地的解僱、替換物業公司。該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是物業,不是業主。電力供應被稱作公用事業(public utilities),因其對民生的關係太大,一定要用公權力約束。物業公司膽敢給居民停止供電,簡直是天方夜譚、匪夷所思。

中國物業公司有斷水、斷電和暴力威脅的武器,表明某些私人財產的公權力化、和公權力的私有化。國人需要反思的是,你是不是真正的業主、是不是土地、房屋、和私產的真正主人﹔你是在「當家作主」、做「主人翁」,還是已經淪為下人、婢女、和奴隸的角色而不自知。把沃倫‧巴菲當「股神」,如果是出於對優勝者的讚美,問題還不大。讓肩負大眾使命的僱員變僱主、甚至奴役者,問題就嚴重了。

下屬變上司、奴才變主子,其始作俑者,追根求源,其實在上面。這就像兩千人開個會需要一百萬人護衛,也像那句「為人民服務」的謊言,現在還大模大樣的立在中南海的新華門內,每天每日都在繼續侮辱和羞辱著十三億人的智力和尊嚴。

何時人們在心態上會有個轉變,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呢。或許我們可以說,如果你真在「服務」我們,你現在被解僱了﹔如果不是真在服務我們,請把那謊言的影壁拆掉。按北京人亦詼亦諧、十分不屑的說法就是,「您就別逗了,您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皮埃爾的槍聲和機靈的掌聲
【市場營銷系列】吃壽司的自由和中美首腦的早課
【市場營銷系列】信用管理者的信用和信譽
【市場營銷系列】曼哈頓的哥特教堂和世界的懺悔回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