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仍未打破選不出新總統的政治僵局

標籤:

【大紀元1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黎巴嫩總統拉胡德的任期即將在二十三日午夜屆滿,但是國會仍無法選出新總統。分析家擔心,由於政治僵局而癱瘓一年多的黎巴嫩,可能因此出現兩個政府對立的混亂情況,甚至引發暴力衝突再度導致內戰。

黎巴嫩真主黨在去年七月越界挑釁並俘虜兩名以色列士兵而引爆與以色列的三十四天激烈戰火,在國際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後聲稱贏得戰爭勝利的真主黨,進而要求取得更多內閣席位以左右政府的決策。

在總理辛尼奧拉拒絕後,隸屬真主黨及其盟友的幾位部長相繼辭職,企圖拖垮政府,造成了黎巴嫩一九九零年結束長達十五年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黎巴嫩國會原定九月二十五日選出憲法規定屬於基督教馬若恩派的新總統,接替任期已延長三年而必須在今年卸任的拉胡德總統。

儘管被懷疑是敘利亞主使的刺殺行動已使執政聯折損幾位國會議員,辛尼奧拉領導的親西方聯盟仍握有它聲稱足以選出新總統的國會多數優勢。

但因希望由一位傾向敘利亞的候選人接替拉胡德的在野黨國會議員杯葛,九月二十五日到會的議員不及三分之二出席的法定開會人數,國會議長柏瑞因而宣布延至十月二十三日選舉新總統。

由於支持與反對敘利亞的兩大陣營仍無法就新總統人選達成協議,柏瑞在十月下旬再度宣布國會延期到十一月二十一日開會,以便朝野有更多時間尋覓雙方都可接受的折中候選人。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十五日抵達黎巴嫩,加入法國帶頭斡旋打破黎巴嫩政治僵局的努力。他在分別會晤馬若恩派領導人斯費與各方政治人物後指出,黎巴嫩正在接近「深淵邊緣」,國會必須找出「獲得最廣泛支持的」解決辦法,依照憲法程序及時選出新總統。

潘基文說:「全世界都在看黎巴嫩,現在是這個偉大國家前途的一個重要時刻。若不扛起責任,它也許會瀕臨深淵邊緣。」

義大利外交部長達勒瑪與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沙接著相繼訪問貝魯特,設法進行折衝。

十八日抵達黎巴嫩進行他半年來第六度訪問的法國外長庫希內,譴責某些團體阻止一位折中候選人成為黎巴嫩新總統。

庫希內與黎巴嫩主要政治人物舉行閉門會談後指出,他對一位折中人選會出現的可能性比前一個禮拜「更不樂觀」。他說,阻礙此一過程的人要對破壞黎巴嫩和中東地區的穩定負責,「法國會讓全世界知道誰要負責」。

基督教民團黎巴嫩軍領袖季吉與美國國務卿萊斯二十一日指控敘利亞攔阻黎巴嫩就新總統人選達成協議。

季吉表示,敘利亞支持的在野聯盟揚言,如果不是他們支持的協議候選人接替拉胡德,他們就要製造混亂。他說:「儘管我們竭盡努力,敘利亞及其盟友已關閉達成共識的大門。」

萊斯說,華府已傳達非常明確的訊息,黎巴嫩必須在沒有外國干預或恫嚇的情況下決定新總統人選。

但是敘利亞宣稱支持法國領導的斡旋努力。敘利亞新聞部長比拉爾說:「敘利亞支持的是黎巴嫩人達成共識的總統候選人。」

以辛尼奧拉為首的反敘利亞聯盟揚言,如果無法及時達成共識,他們將逕行在國會以過半數表決選出新任總統,或是由現任內閣接掌總統的職權。

受到敘利亞與伊朗支持的在野聯盟指出,除非對單一候選人達成協議,它的國會議員不會前往國會選舉總統。新任總統也必須獲得憲法規定的三分之二國會議員同意。

被執政聯盟形容為敘利亞傀儡的拉胡德業已表示,若不能及時選出他的繼任者,他會在下野前任命由軍事首長領導的一個臨時政府。

分析家擔心,黎巴嫩若是走到這一步,政局將會陷於混亂,甚至引發可能再度導致內戰的暴力衝突。

相關新聞
經濟專家擔心黎巴嫩政治危機導致經濟崩盤
貝魯特學生衝突至少4死多人受傷
黎巴嫩大致恢復平靜 分析家仍擔心內戰再起
黎巴嫩危機談判持續進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