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亞洲發展 美學者:民主已深植台灣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芝加哥大學法律及政治學教授金斯柏格分析,過去十幾年,亞洲各國的民主發展是全球民主化運動的第三波,而台灣在1990年代的民主進程是亞洲國家步向民主最早的徵兆,而民主也已經深植在台灣。

據中央社紐約20日專電,金斯柏格發表在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國際事務季刊「奧必斯」的分析「民主化的變遷——亞洲案例的研究」指出,研究沒有自由政治傳統地區的民主化進程,亞洲國家是最好的素材。

他認為,日本在二次戰後根據美國所擬定的憲法實施民主政治六十多年;南韓民主政治推動了30年;台灣如果不是因為國際形勢,民主化進展足堪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一員;夾在兩個極權大國之間的蒙古也致力推動民主;伊斯蘭教人口眾多的印尼民主政治也愈見堅實;馬來西亞近似民主的制度也較過去更正常;菲律賓的民主政治則挺過政變及總統意圖擴權的野心。

民主台灣 中國民主化表率

關於台灣的民主進展,他指出,1986年故總統蔣經國推動政治改革,擴大人民的政治參與,希望民主的台灣能夠成為中國未來民主化的表率。繼任總統的李登輝運用他的政治技巧讓國民黨有所改變、取消戒嚴法,同時進行國會改選。李登輝在1996年成為第一位民選的總統。

金斯柏格認為,2000年,民進黨領導人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通過了民主化政權轉移的重大考驗。雖然政治方面的表現不理想,台灣的民主政治卻已扎下深根。

金斯柏格也提出,台灣和南韓的例子可以反映出,經濟的發展是社會及政治轉型的基礎。在台灣及南韓,經濟發展造就了廣大的中產階段,而他們與反對勢力的結合也是民主改革的關鍵。此外,美國對人權問題的關注對於亞洲國家的民主化也有一定的影響。

台灣、亞洲民主化相互影響

針對金斯柏格的研究,台灣的第三社會黨發起人周奕成,在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專訪時表示,台灣的民主化其實和亞洲的民主化相互影響,但台灣的民主與其他亞洲國家因應中產階級參與政治的要求而民主化有一個不同之處,是因為台灣的民主發展與戰後的歷史、長達將近40年的戒嚴體制有關,這是台灣民主化比較特別的因素。

此外,金斯柏格在文章中提到,台灣的民主化進展可以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奕成認為,台灣的民主成就足以加入OECD,但是主要是因為中國方面的打壓,導致台灣無法正常地參與國際社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將撤兩蔣陵寢衛兵引發新爭議
美國大選後對台政策是否會變化?
陳水扁南縣輔選  籲鄉親支持民進黨
陸委會:美中應停止對台壓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