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實名博克 專家:以真名破除恐懼

標籤:

【大紀元2月1日訊】中國官方一直在試圖推動實名上網制,以加強對網上信息傳播者的管理。星期一,中國首家實名登記的博克網站正式開通。下面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

這家名為博克聯合社區的中文博克網站星期一在北京正式開通。官方新華社報道說,博聯社不實行自由開放式的自由註冊方式,而是通過邀請,推薦和自我推薦等方式登記,然後經過嚴格的職業資質和身份審查之後,才能成為該博克網站的正式博克作者。博聯社在網站的首頁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推動守法、自律、透明和誠信的網絡生存和表達方式。

最近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網絡世界實行實名登記制的管理方式,來對網絡實行更為有效的管理。

不過,原美國中文的電子雜誌大參考主編李洪寬認為,實際上使用實名和假名,並不會對網絡生態構成太大影響。

「沒有任何實質上的不同,主要是看誰,如果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用實名或者他化名張小三可能就有點區別,而一般小老百姓張三化名李四,那都沒什麼區別。共產黨有私心,主要是想抓人方便。有身份證號,公安抓你比較容易,就博客文章本身來講,真名假名沒有太大的區別。」

博克聯合社區的註冊要求。(大紀元圖片)

有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互聯網博克作者達到兩千萬人,博克的訪問量則超過一億人次,成為世界上博克作者和讀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旅居美國的中國作家鄭義分析說,中文世界的作者使用筆名有自己的傳統,未必完全是因為害怕政府的打擊報復,但中國有關部門顯然是希望通過實名制,來阻嚇網上的不良言論,但這種努力未必能夠真正奏效。

「主要是有一種安全感。在網上發表言論,他用化名就比較膽大,比較直率。用真名開頭可能嚇住,就跟小孩試一試覺得不危險,下次就更膽大了。然後還沒出問題,他的膽子就更大了。不可能現在在網上象毛澤東時代一樣以言治罪。已經沒有這麼大的力量了。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言論一旦開放了,而且是實名制了,那這個言論就跟選票一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東西對統治者的打擊會是最大的。」

鄭義認為,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假名可以給使用者帶來安全感,使用者可以敞開胸懷。但他表示,他本人非常希望所有上網發表文章和看法的人,都能夠以實名進行,這對中國人擺脫內心的恐懼有很大好處。

「我強烈擁護用戶實名制。在十幾年前用實名的話,可能說真話的人就很少了,那時候恐怖的氣氛比較重。今天它的控制力已經極大地削弱了。尤其是在網上,在言論上。在公共場合在網上罵共產黨是拿你奈何不了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有更多的人用真名說話,對於克服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那種政治恐懼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鄭義表示,由於中國的上網人口眾多,因此當局無法全面堵截對當局不利的言論,所以用真名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可以形成一種真實的民意,從而對中國政府形成輿論壓力。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


(視頻:中國網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微軟封鎖中國網誌遭批評
傅國湧:向活在新聞史中的「冰點」致敬
「中國博克第一案」引發的討論
哈佛研究員介紹中國的博客和網路審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